<<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中心小学 周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谷亭街道中心小学的周颖,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的性质》。
一、说教材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且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能力目标: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顺利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位为: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比较、归纳、自主探究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大量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归纳总结。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利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探究归纳法,在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让学生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了如下四个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反思总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同一件物品在不同超市价格标示方法不同,让学生根据信息猜测哪里卖的贵,从而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
(2)学生观察米尺图,(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思考
A、0.1米是用分数表示为多少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
B、0.10米是用分数表示为多少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 C、0.100米用分数表示为多少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接着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提问三个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数的位数不同,但在0.l米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表示的实际长度不变,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设计意图】这样教学,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安排例2教学。 教学例2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出示课件:两个相等的正方形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30/100=3/10所以得出:0.30=0.3。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完整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一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重点,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或去\,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能不能添“0”或去“0”呢?(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
(三)巩固深化、应用结论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4.08=4.080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化简和改写时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课件出示)改写和化简小数时应注意:
1) 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
2) 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
3) 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 出示“找朋友”练习题,要求把价格相同的物品连在一起。
【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时可以呼应课始,揭
示奥秘:两超市货物价格是一样的,标价为2.50元,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是为了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货物是几元几角几分。
(四)反思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3、应用小数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反思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有效的巩固和掌握要点。
四、说课感想:
本节课我主要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充分体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实现科研与课堂的紧密结合,具体表现在:
一、精心备课,课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情境导入法、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
通过知识迁移、自主探究、整理归纳等学习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精心设计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各种技能,
还减少了学生用于重复、机械或耗尽脑汁也完不成的作业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总之,“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希望通过教师的努力,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才会乐学、愿学,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最终实现减负增效。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想法和设计,望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