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1.根据学生汇报概括各项所需费用主要包括行、住、食、游、购等五个项目,并展开讨论。 2.质疑
(1)如果你去买票,你会怎么买? (2)旅馆的选择
最佳方案:从地图中观察得知,火车站在崇文区,离天安门、故宫、天坛都不远,而且交通便捷,商业发达,可在附近选择。 (3)出门在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 (4)安排具体旅游线路。
(5)估计一下购物的地点和内容及花费
(6)还有其他准备工作吗?(出发时间、必备行李、旅途安全等) 3.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完成课本107的表格 4.方案交流 5.制作预算费用。 交通 住宿 餐饮 市内交通 景点门票 其他 合计 6.阅读108页小明设计的旅游计划,把自己设计的旅游计划与小明的进行比较,看看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与同学们分享的?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材P109——110页内容 复习目标:
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复习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复习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学准备:邮票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邮票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师:上面这些邮票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阅读课本109页)
(1)一封信不到20克,寄给本市的朋友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2)一封信有45克,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呢?‘ (3)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收费标准表中的“资费标准”、“计费单位”、“首重”、“续重”、“本埠”、“外埠”是什么意思?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枚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设计一枚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5)如果想最多只用4中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讨论合作交流‘
(二)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组织组织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自习提示汇报,老师逐一指导学生设计表格进行解答,重点讲(4)、(5)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4)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
(1)学生说一说可能的邮资? (2)引导列表描述。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 1.2元
两张: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0.8×2+1.2=2.8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1)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2)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引导学生探究理解(5)
400克以内的信函按照邮政相关费用规定,可以看成几部分的组成?所需支付的资费有哪些情况?
引导学生设计的表格如下:首重100克以内的付费方法付邮资治通资: 资 费 / 目 的 地 元 质 量 / 克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本埠 外埠 0.80 1.20 1.60 2.40 2.40 3.60 3.20 4.80 4.00 6.00 续重在101克—400克之间的付费方法付邮资: 资 费 / 目 的 地 元 质 量 / 101~200 克 201~300 301~400 本埠 外埠 5.20 8.00 6.40 10.00 7.60 12.00 小结:支付邮资费,虽然满足的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实用等角度考虑,我们在设计邮票时也是如此,从而确定合理的邮票面值组合。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达标练习
1.一封信重55克,寄给本市工作的叔叔,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2.一封信重388克,寄给外地的姑姑,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3.有2张80分和2张1.20元的邮票,可以支付的资费有多少种?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二)课堂作业
1.一封信重50克,寄给外地,需要付邮资多少钱?
2.一封信重135克,寄给外地,需要付邮资多少钱?寄给本市呢?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怎样研究的?还有什么疑问?
第四课时
复习内容:有趣的平衡。教材P111——112页内容 复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发现“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明确“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平衡规律的寻求。
复习难点:体会质量与距离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竹竿、塑料袋、棋子。 活动准备
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长约1m) 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打个小孔并栓上绳子。 3.从中点开始每隔8㎝做一个记号。(或刻小槽)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复习旧知
什么叫反比例?举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2.引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如果左右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