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稿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先要指出一点的是,执行力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对方辩友将其关键定位在制度上,犯了片面主义和静止主义的错误,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实践发展的根本性力量。对方所讲到的制度的种种重要性,仅仅是从制度建设一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怎么能够证明制度是提升执行力建设的关键呢?对方辩友,请你们跳出你们狭隘的思维方式,睁开你们的慧眼,看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比如你们慷慨陈词的这三分钟,如果仅仅有监察室组织辩论赛的一个通知。没有你们四位辩手热情的参与,积极的准备,刚刚***精彩的发言,那么这个辩论赛谈何落实呢?对方为什么在陈辞当中,从始至终对自己的努力视而不见、避而
不答呢?我方的立场是:提升执行力关键在人。
第一,从执行力的概念来分析。对于个人来说,执行力是指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能力;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执行力是指将战略目标、发展规划等变成效益、落到实处的能力。由此可见,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队,都牵涉到一个愿景到实际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就是执行力落实的过程。靠什么实现这个转化呢?答案是人!只有通过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才能落实执行力!制度,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一种手段;而人才是根本、是关键!
第二,有科学研究证明,社会上90%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和规划,仅仅停留在文本阶段,根本没有进入执行。制度的出台很完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小的方面没有人检查,大的方面不能始终如一的落实下去,前紧后松,工作中没有严格要求,制度没有很好的激发人的能力,因此,变成一纸空文。
第三,在提升执行力的过程中,制度和人,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制度以明确的、严谨的条纹约束人心,起着“硬约束”的作用;而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哲学上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人,提升人,提升执行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人是推动历史实践进步的主体,人的创造性是历史进步的根本性力量,再一次印证了提升执行力的关键在人,而不在制度。
第四,《把信送给加西亚》中,当罗文接过美国总统的信时,他不知道加西亚在哪里,他只知道自己惟一要做的事是进入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并找到这个人。他二话没说,没提任何要求,而是接过信,转过身,全心全意,立即行动。他坚定决心,奋不顾身,排除一切干扰,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去达到了目标。难道说罗文身上体现的不是一流的执行力么?在他身上体现得到底是人关键还是制度关键呢?提升执行的关键在人。没有罗文一流的执行力,加西亚的信不可能送到,没有共产党员一心为公的赤子之心,共产党不能夺取天下,不会出现共产党的军官带头冲锋在前喊“同志们,跟我上”,而国民党军官退在后面叫“兄弟们给我顶住”!
综上所述,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部分代替整体,以手段代替根本,完全
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我们并不否认制度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都证明了人,才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制度是外因,人是内因!制度建设是浅层次的,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深层次的!制度是手段,人才是根本,是关键!谢谢大家!(掌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