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条件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剖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8 10:25: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校本课程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茶、花、蔬菜和桃四个单元的具体目标。每个单元又都设置一个总目标,在总目标的指导下确定低、中、高三个年段的具体目标,要求具体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设置,因此各年级段的具体课程目标是螺旋式上升的。以《谁知盘中菜》单元为例:

单元 谁知盘中菜 理、收获、食用的一系列过程,特别是研究农学院3-5种蔬菜的生长过程。 2、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搜集有关蔬菜的儿歌、童谣等相关的文化。 3、初步学会一些烹调方法,会自己制作三到五种菜肴。 4、通过观察、调查、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操作、交往、探究、表达等能力,激发学生爱劳动,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 低年级 1、认识三种农学院种植的蔬菜,能根据实物说出五种以上蔬菜的名称,知道吃蔬菜的好处。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参与种植一种盆栽蔬菜,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合作、动手操作能力。 3、在亲近自然中,培养学生喜欢蔬菜,热爱劳动、勤于思考的习惯。 中年级 1、认识五种以上的蔬菜,并能根据实物说出十种以上蔬菜的名称, 2、参与二种蔬菜的种植、管理、收获的全过程,并有体验、有收获。 3、能制作一到两种蔬菜冷盆,感受劳动的乐趣。 4、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学生交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热爱。 高年级 1、 认识十种家乡常见的蔬菜,了解常见蔬菜的生长过程及营养价值、经济价值。了解有关蔬菜的文化。 2、参与3-4种蔬菜的种植、管理、收获的全过程,并有体验、有收获。通过实践分析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掌握有关知识,会熟练烹饪2—3种菜肴。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表达能力。懂得有劳动、有付出,才有收获。激发学生爱劳动,爱自然,爱社会的情感。

总目标 1、认识家乡常见的蔬菜,能根据实物说出他们的名称,参与种植、管

3、课程开发的内容:

为了达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的老师们围绕上面确定的各级主题展开讨论,将主题内容进一步细化。在考虑具体内容时主要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如科学、艺术、社会等。如在《茶香四溢》单元中,既有种茶、采茶、制茶的科学知识,又有品茶、赏茶等茶文化的研究。

活动内容 具体内容 (含教学策略等) 教学 情境布置(含教指导要点及 时间 学资源的运用) 注意事项 1—3周 上网 平时搜集 1、调查前先设计好调查问卷,调查时注意礼4—6周 7—9周 10—14调查 周 实践 勤建茶场 上网 上网 仪。调查后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汇总。 2、外出参观时注意安全。 3、活动时注意资料的保存、保管。 认识1、欣赏茶具 茶具 2、收集茶具 3、交流对茶具的了解情况。 制茶1、采茶实践 工艺 2、搜集炒茶方法 3、炒茶实践 茶道 1、走近茶道 2、走进茶道 沏茶1、调查平时的沏茶方法 技艺 2、走进沏茶技艺 3、亲自动手 4、茶渣处理 (1)寻找处理方法 (2)绿色行动

4、课程呈现方式:

关于课程呈现方式,一开始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教师认为应该以教案的形式呈现,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有的教师认为应该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呈现,是学生活动的任务手册。最后在与课程专家的研讨下最终将课程呈现方式确定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活动手册是指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课程资源开发的思想,它既是教师指导学生研究的方案和指南,又是学生的原始记录册。

在设计学生活动手册时,学校主要组织了以下人员:

教师个体:作为校本课程实践的主体,在以往多年的指导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活动设计经验,也设计过一些与此相关的研究活动。他们既是此次活动设计的主要力量,更是今后检验设计是否科学的实践者。因此,教师是活动手

册设计的主体。

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指导能力,探讨确定各年级课题,在确定课题的基础上,设计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形式,共同探讨学生活动手册编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校外课程专家的指导:在学生活动手册编写过程中,密切与校外课程专家联系,寻求他们的指导与帮助,为活动方案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三阶段:阶段推动,实施课程

本校校本课程的推动采用了“先实验后推广”的策略。其实在正式开发校本课程之前,学校已经根据季节在不同年级展开过试验,虽然活动略显零散,但气氛活跃,效果不错。校本课程编制出之后,校本课程在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各选择一个实验班展开实验,校本课程的实施时间安排在每周四的下午最后两节课进行,执教教师属于校本课程的编制者,课题组的相关教师参与听课、评课。

课程实施表 项目 课程内容 目标 操作思路与方法 学生是否欢迎,教检验校本课程的可通过问卷调查,小规模实验行性和操作性,并进的方法,先在低、中、高三一步完善课程 方法选择 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进行实验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采用行动研究方法,以沙龙、法,最大限度体现其研讨方法,帮助教师选择适价值 当的教学方法 实验 师是否胜任 评价 课程目标、内容及全面评价课程质量,在校教科研具体指导下,由学生活动手册质量发现不足,及时修正 主课题组进行论证,并负责等 时间安排

第四阶段:评价修正,反思课程

现在藕塘中心小学正在试验开发出的校本课程,课题组向部分家长进行了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家长对此普遍持欢迎态度。在实施过程中,每上完一次课,课题组的老师就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讨与反思,对校本课程的执行情况、

修改 合理安排时间,切实以日课表形式,即以课时为落实课程目标的实单位,交叉安排不同课程的现 授课时间

实施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本次活动的内容,并集体讨论下次活动的方案。

三、小结

其实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很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即便是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其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学校的一小块绿地、一个小池塘等,都有其育人的价值,但我们对此往往视而不见或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它。因此,面对如此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何充分合理开发,使之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其应有的课程意义与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充分利用好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这也是对学校进一步形成和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学校要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确定教育的具体内容,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这体现了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思路:不同的学校具有各自独特的课程资源。

藕塘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个运用本校独特课程资源来进行课程开发的学校,该校利用本校独有的15亩地独辟蹊径,以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切入口,真正实现“人无我有”的境界。其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强调资源分析来确定主题。“小小农科院”这一独特的资源既是社区资源,又是教育资源;既是经济,又是文化;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形态;既囊括了区域文化特征,又渗入了学校文化底蕴。

第二,强化教材、学生活动手册的导向作用。在藕塘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活动手册的形成是课程形成的主线。它是“规范”与“开放”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让学生在“规范”与“开放”之间自由成长。

第三,强调校本课程的生成性。在学校推进的一系列策略中,学校强调了在教与学两条主线中来形成,最有成效的就是该校的课题研讨课,从实验阶段,通过研讨课来推动发展,到推广阶段,以教师的教、学生的活动为载体进行全方位的推进,它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的本质要求。

[全文约6000字]

参考文献:

[1]朱新吉,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几种模式的比较,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 [2]闫丽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构想与实践,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毕业论文,2006年5月。

[3] 汪霞,校本课程开发:理念、过程、困难及其他,教育探索,2006(1)。 [4][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Analysis of the Case of Condition-led Model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Gao Xia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10097)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mod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e curriculum currently : Demand-led model,condition-led model and goal-led model.Three model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we should choose appropriate model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actice.Although theachers know three kinds of models in practice of development, but they don’t understand how to operate exactly.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pecific procedures of condition-led model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rough a specific case.

Keywords:condition-led mode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unique curriculum resources

作者简介:高霞,1975年10月出生,女,山东泰安人,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讲师,研究方向是课程与教学论,工作单位在江苏省南京市,邮编210097。

作者姓名:高霞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通讯地址:宁海路122号 邮编:210097 E-mail:gao_sky@sohu.com 联系电话:13515101440

条件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剖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8yvn551pn10e609mkm6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