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指导之哲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7 7:56: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答案】

。解析:“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把实践和辩证法引入和应用于认识论的能动反映论;

后者是脱离实践,不懂辩证法的消极反映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于: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变化发展的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承认矛盾和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世界是否可知,人有否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ABD与本题的要求无关,不能选。

。解析: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解析: 惠施的观点是你又不是鱼,你怎知鱼的快乐呢,按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知之物了,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

。解析:对书本和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用辩证的否定观来看待。A项的意思是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没有一定之形,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选。B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需要认识的指导。C项体现了实践需要认识的指导。

。解析: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解析: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

学推向前进。”体现 的 是 这 个 道 理,充 分 说明 了 实 践 是 认 识 的 动 力。

。解析: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所以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说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和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像、直觉和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还得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积极的情感和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第二,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像和幻想,而想像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极可贵的品质。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像也是不可能的。第三,激发作用。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解析: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显然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有认识最终要落实实践。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既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解析:知觉是对各种感觉的综合。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知觉。

。解析:这一正确结论是在总结分析了中国国情以及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综合的结果。

。解析:真理和谬误具有同一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 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的.但超出一定范围.

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指导之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955z2qc4881m9s40mcz3j4le87moy00jb3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