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脑瘫儿童的训练要点
提高自主生活能力是所有脑瘫孩子的训练目标,训练方法最好是在日常生活活动或特别设计的活动中,鼓励孩子按照正确的方式去主动运动,逐步提高孩子的粗大运动和手部精细活动能力。由于运动障碍的类型不同,在教导或帮助孩子进行主动活动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如下所示: 一、痉挛型
痉挛型脑瘫是脑瘫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以及四肢活动性下降存在腱反射亢进以及主要是存在肌张力明显增高被动运动的时候表现出强烈的阻力,曲肌反射过强。还可以表现为固定性的痉挛,同时存在关节僵硬屈肌反射过强,表示被动运动的时候出现肌张力明显增高。
1)无论孩子在什么体位,都要让孩子比较放松,防止异常姿势出现。
如果孩子在仰卧位时出现头颈向后、全身伸展的模式,可以用大枕头垫在颈后,使肩和颈部向前;
如果孩子俯卧位时全身屈曲,可以在腋下和胸部加垫,使手臂向前、上身伸展;
如果孩子坐在椅子上时身体后仰、向下出溜,可以用带子在髋关节处向后固定,使髋关节屈曲,身体向前。
2)鼓励孩子自己变换体位,确实有困难者,要经常帮助孩子变换体位。
3)多做与异常姿势相反的运动,如四肢经常屈曲的,要多做伸展运动;经常向中间贴紧的,要多做向外打开的运动。
4)多进行转动躯干的活动,如翻滚、转身,可以帮助放松。 5)多做肢体承重的活动,如俯卧手臂支撑、手膝支撑、站立等,有助于缓解痉挛。
6)鼓励肢体的交替和分离运动,如交替活动手臂和双腿,分别活动手指,活动一个肢体时,保持身体其他部分不动。
7)可能需要做一些肢体的被动运动和牵伸,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挛缩发生。 二、徐动型
徐动型脑瘫是属于脑瘫的一种类型,它是由于大脑深部核团,锥体外系的神经元受到了损伤而引起的一种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运动障碍上肢症状要重于下肢,患儿在正常的活动时,做出动作常常夹杂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常常会出现手部,身体和头部
不自主的晃动,同时很多患者会伴有言语障碍等。由于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言语的障碍,常常是属于脑瘫患者中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一种类型。
1)不同体位下训练孩子保持身体两侧对称和稳定,避免异常运动。 2)随时强调头看前方、双手在中线抓握。
3)要活动一部分身体时,先将其他部分固定,如用双手拿杯喝水时,先将胳膊和肘关节固定在桌面上;要移动下肢时,先用手抓握固定上身。
4)鼓励有控制的、中小幅度的运动,避免动作幅度过大、过快。 5)多做肩关节和髋关节的承重和抵抗活动,如伸直手臂推重物或支撑身体、手膝支撑、站立等。也可以用手在肩和髋部向下加压,促进关节的控制和稳定。
6)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孩子的表达和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