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氧化还原反应(17页101题)高中化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4:28: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试判断它们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M、N、P、E B M、N、E、P C E、P、M、N D P、M、N、E

++

41.判断An比Bm的氧化性强,下列根据正确的是

++

A mAn+nB=mA+nBm

++++

B mAn+C=mA+Cmn,nBm+C=nB+Cmn

C A、B为同周期元素,其最高化合价分别是+n、+m,且m>n D A、B为同主族元素,n=m=最高正价,A比B的原子序数大

+--++

42.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

+---

+B2→2A3+2B;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 B 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

C 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4>Z2>B2>A3

+-

D X2是XO4的还原产物

43.常温时,下列三个反应都能自发的向右进行: ------

2W+X2=2X+W2 2Y+W2=2W+Y2 2X+Z2=2Z+X2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X、Y、Z、W中,Z还原性最强 B X2、Y2、Z2、W2中,Z2的氧化性最弱

--

C 2Z+Y2=2Y+Z2不能自发向右进行

--

D 还原性X>Y

44.有A、B、C、D四种金属,将A、B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H2SO4中,A上放出氢气,

++++

B逐渐溶解生成B2;电解含A2和C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将D放入含B2的硝

酸溶液中,D表面有B析出,同时生成D2。则这四种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5.将六种金属分别编号为A、B、C、D、E、F。

①C、D、F能溶于稀硫酸,A、B、E在稀硫酸中不起变化;②B、E作为原电池电极时,E为正极;③在F的硫酸盐溶液中加人C,C溶解,析出F;④将C和D接触放置潮湿空气中,D被锈蚀;⑤以铂为电极将同浓度的A、B盐溶液电解,阴极首先沉积出B。

根据以上实验,列出这六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A组(定量分析)

46.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 KH A 失去1mol电子 B 得到1mol电子 C 失去2mol电子 D 没有电子得失

47.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BH4中H为-1价)

A 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 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 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48.在化学上,常用CaH2作为制取氢气的药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在这个反应中

A H2O是氧化剂 B H2O即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Ca(OH)2是氧化产物 D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1︰1

41 A 42 B 43 C

++++

44 C2>A2>B2>D2

45 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D、C、F、A、B、E 46 A 47 D 48 A、D 第 5 页 共 13 页

49.对于反应H+NH3=H2+NH2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反应中H是氧化剂 D 该反应中NH3是还原剂

50.对于非水溶剂中的反应H+NH3=NH3+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H2是还原产物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NH3是氧化剂 D NH2跟-NH2性质相似

51.在8NH3+3Cl2=N2+6NH4Cl反应中,若有21.3g氯气参加了反应,则被氧化的NH3

的质量是

A 163g B 102g C 34g D 3.4g

52.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 1︰1︰1 B 2︰2︰1 C 2︰3︰1 D 4︰3︰2

53.实验室用KClO3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KCl+3Cl2

↑+3H2O 若生成71g氯气,则被氧化的氯化氢

35A 73g B ×36.5g C 3×36.5g D ×36.5g

3554.已知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若用K35ClO3与H37Cl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6e B 生成物KCl中只含35Cl

C KCl中既有35Cl又含37Cl D 生成的氯气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3 55.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溶液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甲:KIO3(IO3→I2);乙:H2O2(H2O2、H2O);

+3+2+2-

丙:FeCl3(Fe→F);丁:K2Cr2O7(Cr2O7→Cr3);

用浓度为0.1mol/L的已经酸化的上述氧化剂滴定等量的KI溶液,所需体积的大小顺序为 A 甲>乙>丙>丁 B 乙>丙>丁>甲 C 丁>甲>乙>丙 D 丙>乙>甲>丁

56.下列各物质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是 A Fe2O3+CO B Fe2O3+Al C HNO3(浓)+C D H2SO4(浓)+C

+-++

57.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 3.0mol B 1.5mol C 1.0mol D 0.75mol

58.在反应FeSO4+KNO3+H2SO4-K2SO4+Fe2(SO4)3+NxOy+H2O(未配平)中,参与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3 B 2︰x C 2y︰1 D (5x-2y)︰x

--

59.白磷跟热的KOH溶液发生如下反应:P4+OH+H2O→H3PO2+PH3,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3 B 3︰1 C 4︰3 D 3︰4

60.一定条件下,氮气与一氧化氮反应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NH3+NO-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 2︰3 B 3︰2 C 4︰5 D 5︰6

61.一定条件下,氨气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

--

49 B 50 C 51 D 52 B 53 B 54 D 55 D 56 D 57 B 58 D 59 A 60 A 61 C

第 6 页 共 13 页

数之比为

A 5︰6 B 4︰5 C 2︰3 D 3︰2

62.已知氯酸钾与蔗糖反应的产物为KCl、CO2和水,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2 B 2︰3 C 8︰1 D 11︰8

63.在KI和KIO3混合溶液中通入H2S发生反应后,生成碘、硫酸钾和水,在此反应中被氧化的碘元素与被还原的碘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5︰1 B 1︰1 C 1︰3 D 1︰5

64.硫酸铵在强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量之比为

A 1︰3 B 2︰3 C 4︰3 D 1︰1

65.CS2是一种有恶臭的液体,把它滴入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有硫析出并放出二氧化碳,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为0.5mol时,转移的电子

A 2mol B 3mol C 4mol D 5mol

-+--

66.R2O8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离子氧化为MnO4,若反应后R2O8n离子变为-

RO42离子,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是

A 4 B 3 C 2 D 1

---

67.已知A2On2可将B2氧化为B单质,A2On2则被还原为,又知100mL的0.3mol/L的---

A2On2与150mL的0.6mol/L B2恰好完全反应,则A2On2中的n值为

A 4 B 5 C 6 D 7

68.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的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

--

(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为

---

A S2 B S C SO32 D SO42

69.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的稀硫酸中,在加热下用2.53g KNO3去氧化溶液中的Fe2+,

待反应完全后,剩余的Fe2+尚需12.0mL 0.3mol/L的KMnO4溶液方能完全氧化(已知MnO4

+-

的还原产物是Mn2),请确定NO3的还原产物

A N2O B NO C NO2 D NH3

70.强氧化剂XO(OH)2被Na2SO3还原到低价,如还原2.4×103mol XO(OH)2溶液,需30mL 0.2mol/L的Na2SO3溶液,则X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A +2 B +1 C 0 D +3

71.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

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7 B 1∶9 C 1∶5 D 2∶9

72.0.3mol Cu2S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硫酸、二氧化氮和水。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 0.6mol B 1.2mol C 2.2mol D 3.0mol

73.已知Cu2S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时,生成硝酸铜和硫酸,若反应中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2,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A N2O3 B NO C NO2 D N2O 74.请根据反应15CuSO4+11P+24H2O=5Cu3P+6H3PO4+15H2SO4判断1mol CuSO4能氧

62 A 63 D 64 A 65 A 66 C 67 D 68 D 69 B 70 C 71 A 72 D 73 A 74 C

第 7 页 共 13 页

化磷的物质的量

A 2/5mol B 11/5mol C 1/5mol D 1/3mol

75.酸性高锰酸钾能将醇氧化生成一系列产物,反应中,KMnO4被还原为Mn2,用0.5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20.0mL 0.25mol/L的乙二醇溶液,当用去20.0mL高锰酸钾溶液时,再滴加1滴高锰酸钾溶液刚好呈紫色,振荡后不褪色。则乙二醇被氧化为下列的

A HOCH2-CHO B OHC-CHO C HOOC-CHO D CO2 76.将3.48g四氧化三铁完全溶解在100mL 1mol/L的硫酸中,然后加入K2Cr2O7溶液25mL,

2+3+2-3+

恰好使溶液中Fe全部氧化成Fe,Cr2O7全部转化成Cr,则K2Cr2O7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A 0.05mol/L B 0.1mol/L C 0.2mol/L D 0.3mol/L

77.羟胺(NH2OH)是一种还原剂,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现用25.00mL 0.049mol/L的羟

胺的酸性溶液跟足量的Fe2(SO)4溶液在煮沸条件下反应,生成的Fe2恰好与24.5mL 0.020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完全作用(已知FeSO4+KMnO4+H2SO4→Fe2(SO)4+K2SO4十MnSO4+H2O)。则在上述反应中羟胺的氧化产物是

A NO2 B NO C N2 D N2O

78.5.352g物质A(MnSO4·4H2O)溶于水中后,能与30.00mL的未知浓度的KMn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5.00mL的B溶液又恰好与10mL 0.5mol/L的莫尔盐[(NH4)2SO4·FeSO4·6H2O]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则A、B反应后生成的锰合物中锰的化合价为

A 3 B 4 C 5 D 6

79.在反应P4+CuSO4+H2O=Cu3P+H3PO4+H2SO4中,1mol CuSO4可以氧化 mol白磷。

--

80.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RO3n+6I+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 ; (2)R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81.已知下列变化过程中,0.2mol的RxO42参加反应时共转移0.4mol电子:

--++

RxO42+MnO4+H→RO2+Mn2+H2O,求 (1)x的值;

(2)参加反应的H的物质的量

B组

82.某单质X能从化合物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可知

①当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 ②当X是金属时,Y可能是非金属 ③当X是非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 ④当X是非金属时,Y可能是非金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3.单质A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B,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都是金属时,A一定比B的金属活动性强;

B 当A、B都是非金属时,A一定比B的非金属活动性强; C 当A是金属时,B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 当A是非金属时,B可能是非金属,也可能是金属; 84.下列褪色过程不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的是 A SO2气体通入到溴水中使溴水褪色

75 D 76 B 77 D 78 A 79 1/20

80 (1)+5价 (2)7个 81 (1)x=2 (2)0.64摩 82 D 83 D 84 C

第 8 页 共 13 页

搜索更多关于: 氧化还原反应(17页101题)高中化学 的文档
氧化还原反应(17页101题)高中化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98w95gxjo6x2111f20r4n7xz5ee5l00bik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