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
1.【答案】C
【解析】化学电源工作时也有少量热量产生,故化学能也部分转化为热能,A项错误;任何电池的效率都不能达到100%,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80%左右,B项错误;蓄电池并不是一次电池,故D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干电池、镍镉电池、锌锰电池都含有一些毒性很强的重金属,会对土壤、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给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氢氧燃料电池中反应产物是水,无污染。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在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CH4的M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项正确;在N极空气中的O2得到电子,结合熔融碳酸盐做电解质,故正极反应为:O2+4e+2CO2做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时,负极反应为:CH4?8e+4CO3且可以循环利用,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为FeO4+4H2O+3e
+
?
?
2CO3,B项错误;图中铁接电源的负极
2?H2↑,局部显碱性,故铁电极附近先变红,C项正确;甲烷燃料电池工作
2?5CO2+2H2O,由正、负极可知负极产生CO2,正极消耗CO2,故H为CO2
2??
Fe(OH)3+5OH,故正极区域电解液碱性增强,A项正确;
?
Zn(OH)2与H不可能共存,且用总电极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可得负极正确的反应式:Zn+2OH?2e
?
?
Zn(OH)2,B项错误;1 mol Fe(OH)3被氧化为FeO4时,转移3 mol电子,C项正确;由图
2?像中的两个曲线对比可知高铁电池比高能碱性电池电压稳定,放电时间长,D项正确。
经典讲点(一)
经典教育
6.【答案】D
点睛: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可充电电池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还可以直接判断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而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本题明显是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所以通氧气的为正极,单质锂就一定为负极。放电时的电池反应,逆向反应就是充电的电池反应,注意:放电的负极,充电时应该为阴极;放电的正极充电时应该为阳极。 7.【答案】D
【解析】A.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ClO4向负极移动,A正确;B.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
2Na2CO3+C,
因此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B正确;C.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3CO2+4e=2CO3+C,C正确;D.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2CO3+C-4e=3CO2,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充电与发电关系的理解。本题很好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8.【答案】D
【解析】A.原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则a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随放电的进行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可能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转移0.02mol电子时,氧化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14g,故B正确;C.石墨烯能导电,S8不能导电,利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作电极,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生成的Li和S8越多,即电池中Li2S2的量越少,故D错误。答案为A。
+
?
+
2-
?
?
2-
经典讲点(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