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新编高考语文特色专项训练三十三名师精品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2:44: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特色专项训练三十三 语基+语用+散文+名句

(时间:45分钟,分数:47分)

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zhànɡ)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灸人口的《惠州一绝》。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酷热难耐,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泊(bó),心甘情愿待在广东不走了。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___甲___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让百姓怨声载(zài)道。

我国幅员广阔,川、粤、闽、桂等省都盛产荔枝。各省___乙___,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有荔枝品种。如今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jūn)裂的外壳,露出晶莹剔(tì)透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格外诱人。绿叶云舒,朱食星映,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说的是全树果实累(léi)累的胜景。“香连翠叶真堪画,□□□□□□□”,荔枝___丙___以其味美,___丁___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注】 疮痏:疮疡,伤痕,引申为祸害。

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烟瘴(zhànɡ) 贬谪 大块朵颐 B.剔(tì)透 幅员 怨声载(zài)道 C.龟(jūn)裂 胜景 脍灸人口 D.落泊(bó) 垂涎 果实累(léi)累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玉雪肌肤罩绛纱 C.红透青笼实可怜

B.露浓冰厚更芳馨 D.可怜生处是天涯

3.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祈求 因利乘便 不是 而是 B.祈求 因地制宜 不仅 更 C.乞求 因势利导 不是 而是 D.乞求 因时制宜 不仅 更

4.(2016·济南市高三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好歌曲》现场,面对羽泉二人的积极进攻,久经沙场的周华健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学员:“千万不要迷信找二人组合做导师。”

B.随着城市的扩张,许多高层建筑出现在军用机场周围,看着越来越密集的楼房,特

级飞行员、航空兵某师副师长的担心义形于色。

C.对于典籍《周易》,我的恩师黄天骥先生别有会心,他每有一得之见,备课时就会写在书上,课间讨论,偶有感想生发,也会随手笔录。

D.在亚洲杯足球1/4决赛中,一度得势的中国队以0∶2 不敌澳大利亚队,止步八强,足球就是这样,你不进球,别人就会反戈一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B.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以防避免作弊。

C.《北京晨报》消息称,社科院文学研究员李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平凡的世界》一书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写作已经衰落,对此我们深表惋惜。

D.政法战线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二、语言运用(8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些政界领导人试图利用它达到政治目的举动也司空见惯,如美国总统卡特发起的对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等。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奥运会达到政客的政治目的,是无效或低效的。奥运会是人类社会少有的具有共识的共享平台,当其用于国际间交流、民众间的沟通时,极为有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效果相当有限。因为奥林匹克理想也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它是不可被绑架的;更何况奥运会的申办经过国际认可的程序,是国际社会认可的。

7.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该语段中“我”的核心观点,不超过25个字。(4分)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说,立场、志趣或主张迥异的人,很难在一起共事或谋划。进一步延伸,既然“相为谋”,必定是道相同——即便现在不相同,总有一天也能走到一起。但这只是理想的想法,正在(或曾经)“相为谋”的,很可能日后(或早就)反目成仇。谈论“志同道合”者的“对话”很容易,而我更期望的是,工作目标及评价标准不一样、各有各的骄傲与坚持的群体,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对话,最终达成某种谅解与互信。

答: 三、散文阅读(18分)

(2016·聊城市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黑 土 巴 金

乔治·布朗德斯在他的《俄罗斯印象记》的末尾写过这样的话:“黑土,肥沃的土地,新的土地,百谷的土地……给人们心中充满了悒郁和希望的广阔无垠的原野……”我只记得这两句,因为它们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也知道一些关于黑土的事。

我在短篇小说《将军》里借着中国茶房的嘴说了一个黑土的故事:一个流落在上海的俄国人,常常带着一个小袋子到咖啡店去,“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要了一杯咖啡,就从袋子里倒出了一些东西……全是土,全是黑土。他把土全倒在桌上,就望着土流眼泪。”他有一次还对那个中国茶房说:“这是俄罗斯母亲的黑土。”

这是真实的故事,我在巴黎听见一个朋友对我讲的。他在一家白俄的咖啡店里看见这个感动的情景。我以后也在一部法国影片里见到和这类似的场面。对着黑土垂泪,这不仅是普通怀乡病的表现,这里面应该含着深深的悒郁和希望。

我每次想起黑土的故事,我就仿佛看见:那黑土一粒一粒、一堆一堆地在眼前伸展出去,成了一片无垠的大草原,沉默的,坚强的,连续不断的,孕育着一切的,在那上面动着无数的黑影,沉默的,坚强的,劳苦的……这幻景我后来也写在小说《将军》里面了。

不错,我们每个人(不管我们的国籍如何)都从土地里出来,又要回到土地里去。我们都是土地的儿女。土地是我们的母亲。

但是我想到了红土。对于红土的故事我是永不能忘记的。在我的文章里常常有“耀眼的红土”的句子。的确我们的南方的土地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可惜非常短促)就是在那样的土地上度过的。

土的颜色说是红,也许不恰当,或者实际上是赭色,再不然便是深黄。但是它们最初给我的印象是红色,而且在我的眼前发亮。

我好几次和朋友们坐在车子里,看着一座一座的小山往我们的后面退去。车子在新的、柔软的红土上面滚动。在那一片明亮的红色上点缀着五月的新绿。不,我应该说一丛一丛的展示着生命的美丽和相思树散布在我们的四周。它们飘过我的眼前,又往我身后飞驰去了。茂盛的树叶给了我不少的希望,它们证实了朋友们的话:红色的土壤驱散了我从上海带来的悒郁。我的心跟着车子的滚动变得愈年轻了。朋友们还带着乐观不住地讲述他们的故事。我渐渐地被引入另一个境界里去了,我仿佛就生活在他们的故事中间。

是的,有一个时候,我的确在那些好心的友人中间过了一些日子,我自己也仿佛成了故事中的人物。白天在荒凉的园子里的草地上,或者寂寞的公园里的凉亭的栏杆上,我们兴奋地谈论着那些使我们的血沸腾的问题。晚上我们打着火把,走过黑暗的窄巷,听见带着威胁似的狗吠,到一个古老的院子去捶油漆脱落的木门。在那个阴暗的旧式房间里,围着一盏发出微光的煤油灯,大家怀着献身的热情,准备找一个机会牺牲自己。

在这里每个人都不会为他个人的事情烦心,每个人都没有一点顾虑。我们的目标是

“群”,是“事业”;我们的口号是“坦白”。

在那些时候,我简直忘掉了寂寞,忘掉了一切的阴影。个人融合在群体中间,我的“自己”也在那些大量的友人中间消失了。友爱包围着我,也包围着这里的每一个人。这是互相的,而且是自发的。因为我是从远方来的客人,他们对我特别爱护。

我也想照布朗德斯那样地赞叹道:“红土,肥沃的土地,新的土地,百谷的土地……给人们心中充满了快乐和希望的广阔无垠的原野……”我用了“快乐”代替布朗德斯的“悒郁”,因为时代不同了,因为我们南方的青年是不知道“悒郁”的。

但是在那灿烂的红土上开始出现了敌人铁骑的影子了。那许多年轻人会牺牲一切,保卫他们的可爱的土地。我想象着那如火如荼的斗争。

有一天我也会响应他们的呼唤,再到那里去。 1939年春在上海

8.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几类人?为什么要提到这几类人?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对着黑土垂泪,这不仅是普通怀乡病的表现,这里面应该含着深深的悒郁和希望。(2分)

答: (2)我们每个人(不管我们的国籍如何)都从土地里出来,又要回到土地里去。(2分) 答: 10.“红土,肥沃的土地,新的土地,百谷的土地……给人们心中充满了快乐和希望的广阔无垠的原野……”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 11.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构思特点和主题。(6分)

答: 四、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以“桑”喻指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世事变迁及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专项训练三十三

1.D [解析] A.大块朵颐—大快朵颐;B.剔(tī)透;C.脍灸人口—脍炙人口。 2.C [解析] 从对仗的角度看,“香连”对“红透”、“翠叶”对“青笼”、“真堪画”对“实可怜”。故选C项。

3.B [解析] 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乞求:请求给予。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因时制宜: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因利乘便:凭借有利的形势,指利用有利的条件。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不是……而是……”表并列,“不仅……更……”表递进。根据语境,故选B。

4.A [解析] A.久经沙场:长时间征战战场,形容实际经验丰富。B.义形于色:义愤之气显露在脸上。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一得之见:指自己对某一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谦辞,用在此处不当。D.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此处用错对象。

5.D [解析] A.缺少主语,可删掉“鉴于”;B.“笔试考试”语意重复,“以防避免作弊”否定失当;C.表意不明,“深表惋惜”的对象有歧义。

6.[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准确把握本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其次就是分清层次。画横线的三处中,第一处是引起句,话题不能脱离奥运会,内容则强调其影响;第二处及其后文是在转折的基础上对前一句内容的进一步解说,后文的表述强调此处为“总体发展趋势”;第三处与前一句相对而来,内容必须与政治相关,自然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 ①随着奥运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从总体发展趋势看 ③而将其用作政治要挟的工具时

7.[导学号:27592194] [解析] 通过阅读可知文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讲“我”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理解和认识,第二个层次以转折连词“但”领起,主要讲“我”的期望,考生概括“我”的核心观点时要重点把握“我更期望的是”后面的内容。

[答案] “道不同”更需要通过沟通、对话而达到“相为谋”。

8.[解析] 根据文本对那个“流落在上海的俄国人”的描写,可知他是情系土地的人;根据文本关于“个人融合在群体中间,我的‘自己’也在那些大量的友人中间消失了”的描写,可知这是些互相友爱的人;根据文本中“那许多年轻人会牺牲一切,保卫他们的可爱的土地”一句,可知这是些充满希望、随时随地准备为保卫土地而牺牲的人。再根据文本中相关语句,不难得出第二问的答案。

[答案] 情系土地的人,互相友爱的人,充满希望、随时随地准备为保卫土地而牺牲的

人。作者写前两类人,意在告诉读者:后面一类人随时随地准备为保卫土地而牺牲的思想是有基础的。(对土地的爱,对友人的爱,正是他们的思想根源。)

9.[解析]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含意”二字分析,具体可从句子中词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以及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入手。比如第(1)句说“对着黑土垂泪”,就要思考其原因,然后才能得出“对着黑土地垂泪的感情不仅是怀乡,还有对土地命运的深深忧虑,对土地和平安宁的渴望”的结论。对于第(2)句,只要仔细思考句中“都从土地里出来,又要回到土地里去”一语的深层含意,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1)对着黑土地垂泪的感情不仅是怀乡,还有对土地命运的深深忧虑,对土地和平安宁的渴望。

(2)土地孕育了我们,土地又埋葬我们。

10.[导学号:27592195] [解析] 解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起到什么作用”一语,从这句话在文章结构、揭示文章主题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 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感情从悒郁到快乐,升华感情,深化中心。突出了南方的人们抗战必胜的信念。

11.[解析] 解答此题,应该依据题目要求,从构思特点和主题两方面分析。在构思特点方面,可从文章所使用的人称、叙述顺序、线索等方面考虑,答题时除了指出其特点外,还应指出其作用。至于主题,根据全文归纳即可。

[答案] 构思特点: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给人以真实感,能引起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②以“土地”为抒情载体,说明土地的性质和作用,叙述与土地有关的人事,讴歌南方青年为土地而战的精神,紧扣主题,层层深入。

主题: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为抗战胜利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12.[解析] 抓住所给的语境,特别是篇目作者和提示语进行联想。 [答案] (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2)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020年新编高考语文特色专项训练三十三名师精品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9b5m9hsk35136q5t3t485bn78ar7y00ci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