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大庆市中小学德育案例竞赛活动决赛案例申报表 送评单位县(区)盖章: 案例名称 班级里的风波 县(区) 萨尔图区 作者姓名 武庆萍 作者单位 庆风小学 是否是心理健 否 康教育案例 案例获奖或 媒体报道情况 案例 主要 内容 简述 案例主要叙述班级里一个女孩偷拿同学钢笔引起班级同学猜测的事件,在这件事中班主任是如何处理的。通过教育,孩子端正了态度,转变了思想,成为心理健康的好孩子。 县(区)初 评意见 评审组 意见 市学院 审批意见 说明:此表用A4纸打印,并作为案例的首页
班级里的风波
——丢钢笔事件案例
大庆市庆风小学 武庆萍
一、案例主题:班级里的风波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学生偷东西的事,一旦发生这种事情,老师要花费大量时间破案。转变学生偷东西的毛病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班主任不容推卸的责任。 二、案例呈现:
三年级下学期的一天课间,我刚走进班级,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对我说:“老师,我丢了一支钢笔。”“老师,我的两支钢笔都丢了。”我忙安慰他们说:“不要着急,再好好找找,说不定掉在哪儿了,或者被别的同学不小心装错了。”我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在想这件事是谁干的呢?我把目光放在了那几个学习差、纪律差的“调皮大王”身上。胫骨调查,没有任何线索。难道不是他们干的?最后,我不得不使用“诱降法”:“老师经过调查,已经知道是谁了,在老师的心目中你可是个好学生呀!老师知道你只是喜欢那些钢笔而已,并不是偷东西,下课后到办公室来,咱们谈谈好吗?”下课后,我刚走出教室,一个弱小的声音传来:“老师。”我回头一看,是我班的一个女孩——隋欣桐。于是我们在走廊里进行了一番交谈。 三、案例分析:
小学生偷拿别人的东西如果不制止,对孩子今后成长会产生恶
劣的影响。俗语说得好:“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发现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要马上制止,不然会变成一种习惯,看别人的东西好就想占为己有。长此以往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隋欣桐是一个长的挺漂亮的女孩,她怎么会干这样的事呢?原来是这样的: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使用钢笔,有的孩子买了非常好看的钢笔,小孩子都喜欢显摆,有的学生在隋欣桐面前夸赞自己的钢笔有多贵,有的学生夸赞自己的钢笔有多好看,有的学生甚至说自己的钢笔是在国外买的。隋欣桐都记在心上了,她也渴望有这样的钢笔,可是自己没有钱买,也不敢向妈妈要。于是就产生了偷拿别人的钢笔的想法。课间趁教室没人的时候把她喜欢的别的同学的钢笔偷偷的拿走了。小学生偷拿别人的东西和成年人偷东西是有区别的,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判断是非能力差,偷拿自己喜欢的东西还不知道是犯错,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再有小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又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我控制力也很差,导致偷拿别人东西的事情。 四、案例解决过程及结果:
事情已经弄清楚了,一开始我不想在班级公布,想到给孩子留点面子,私下里教育一下就行了,但转念一想,如果不在班级公布于众,肯定同学们会议论纷纷,在班级影响也不好。于是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我把事情的真相原原本本的跟同学们讲了一遍,然后隋欣桐主动把钢笔还给了同学并主动承认了错误,悔改之心是真诚的,这时全班同学响起了掌声,可见大家都原谅了她。班级紧张的气氛放松了,也更加和谐了。相信在隋欣桐身上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一年的时间过去
了,我们班级的同学再也没有丢过东西,大家都在上次事件中受到了教育。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小学中高年级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在课间经常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一起游戏,让他们感受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受到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案例反思: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最渴望的是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胜过雨后绚丽的彩虹,在学生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下的是奋进的种子,使人充满活力和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肯定、认可,让学生坚定发展方向。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处理事情时切忌使用“偷”字,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我们在处理这些事情时要小心谨慎,处理不当会给孩子心灵造成伤害。对犯错误的孩子,老师千万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一定要多给他们关爱,多与他们交流,让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温暖。班级出现这样的事情,老师一定要阻止同学们的议论和私下猜测,树立严谨的班风,树立正确的导向。
虽然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但我们要讲究方法,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爱,走进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