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RED)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此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进入细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此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五、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自由水(谷物晒干,蒸发掉的是自由水) 水 结合水(干种子放在试管内烧烤,试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是结合水) 含量 约95% 功能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联系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增大),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反之,含量减少。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含Mg、血红蛋白含Fe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维持内环境稳态(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磷脂)(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
(约2%—10%)。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糖被——糖蛋白)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
全透性的。(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除去)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5
一、相关概念:
细 胞 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
质基质和细胞器。(基质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
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结构薄膜上(类囊体的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
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
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
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不是细胞内的液体,注意
与细胞质基质的区别),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植物细胞除绿色外,其他颜色大多数由液泡内的色素决定。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常考点:
1、 动、植物细胞一般均有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植物根细胞有线粒体(有呼吸作用),没有叶绿体(没有光合作用)
2、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核膜、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有细胞膜、内质网、高
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没有膜结构的有细胞壁、中心体、核糖体等。 3、 能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核糖体(脱水缩合)、叶绿体、细胞核(DNA 复制等) 4、 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5、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 6、 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7、 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8、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NA、RNA)、核糖体(rRNA)。
6
9、 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有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10、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液泡。 四、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
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五、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 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
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间期)和染色体(分裂期)是同样物质
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关键是看溶剂水分子的多少,水从多的一方扩散到少的一方): 外界溶液浓度(水少)>细胞内溶液浓度(水多)→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水多)<细胞内溶液浓度(水少)→细胞吸水 也可以理解成拔河:浓度小 浓度大(力气大,把水拉过来)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 ↓ ↓
磷脂双分子层 “镶嵌蛋白” 糖被(与细胞识别有关)
7
(膜基本支架)
二、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
(生物膜)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相关概念: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
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的意义是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
二、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比较项目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代表例子 O2、CO2、H2O、乙醇、甘油等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四、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质壁分离(不是细胞壁和细胞质分离)与复原 30%蔗糖溶液 清水 中央液泡大小 变小(细胞失水)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细胞吸水) 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 变小 基本不变 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五、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如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人们终于看到了膜的存在;冰冻蚀刻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膜的内外两侧并不对称;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又证明了膜的流动性等。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人类的认识便不能发展。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