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化还田与不还田对比,小麦可增产 10%,玉米可增产12%左右,在旱作区以春玉米还田最佳。
除了上述的几种主要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外,还有山坡地改梯田拦蓄降水机械化技术、集水补灌技术、免耕播种技术、钵苗移栽技术等对蓄纳天然降水,减少水土流失、抗旱保苗,解决缺水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都十分有效。 4 发挥农机推广优势、促进旱作农业发展 4.1落实政策加强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广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落实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政策措施,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新路子。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要在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机具的应用方面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拓创新。 4.2 加速推广,不断完善
经过多年努力,各地已经总结推广了一些成熟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据北方10省不完全统计,各种不同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有的是单项技术,有的是多项综合技术)已推广0.11亿hm2, 占这些省区旱作面积的 40%,如果这些成熟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能在当地再推广0.13亿hm2,按每hm2平均增长750kg计算,就可新增粮食产量100亿kg。
旱作农业技术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地域间差异大,同一技术在不同地区应用效果不同,而不同的技术管理也会造成效果的巨大差异。因此要对现有的不同技术结合当地气候、土壤、作物等情况进行组装配套试验,建立适应不同地区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为进一步的旱作农业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4.3 立足中介,搞好服务
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作为国家设立的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事业发展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上联政府下联农民,既要为政府宏观决策当好参谋,又要深入生产第一线直接为农民服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加强与生产企业、科研单位的联系,利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网络特点和技术优势,为农业机械的研究单位、生产企业和使用人员供提信息咨询、培训指导、营销策划和组织协调等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使广大农民、生产
33
企业和涉农单位 \买农机找推广\、\卖农机找推广\、\用农机找推广\,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在中国农机化事业中的主导.
谢洪钧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
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