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小学六年级网上语文实践活动课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4.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民族风俗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导语引入,激发兴趣
向学生说明本学期的网上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了解祖国。本堂课的话题仍旧是围绕着我们的伟大祖国展开。对学生提出,通过上次活动,你对祖国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
提问学生还对祖国哪方面感兴趣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炼为两个方面,即风景名胜和民族风俗。
2.学生上网,收集信息
学生上网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祖国风景名胜或民族风俗信息,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并请同学们在网上介绍自己的信息。教师在学生上网浏览时,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个别交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合作完成。 3.信息交流,互相补充 (1)风景名胜
视频:九寨沟、恒山、天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文字:泰山、杭州、日月潭、长白山、珠穆朗玛峰…… (2)民族风俗
视频: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 文字:介绍我国少数民族、介绍民族风俗。 图片:各少数民族服饰。 4.网上习作,师生评价
写一篇短文,向朋友介绍祖国的风景名胜或民族风俗。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监控、辅导。学生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5.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和网上作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析,概括总结,并要求学生将习作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老师或朋友的信箱里去。
评述:通过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这堂语文实践活动课采用了由导语引入,激发兴趣;学生上网,收集信息;信息交流,互相补充;网上习作,师生评价;师生总结,布置作业等五个教学环节所形成的教学结构来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其中第2,3,4环节的设计均可使学生进入主体的角色,1,5等环节主要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这堂课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注意把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抓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较好地建构了一个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主导—主体结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