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推荐]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8:00: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8、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29、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

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 励物或活动。

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

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

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

46

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 为。

30、 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呈现新材料。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 31、 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2、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

47

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 失败感。

33、 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4、 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35、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

48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 功者,没有失败者。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36、 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

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1、活动的难易; 2、竞赛动机的激发; 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4、注意的干扰。 37、 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 感。

38、 课堂纪律的类型

49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39、 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

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

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 气氛的出现。 40、 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41、 教学测量的分类(14.1)

50

[推荐]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9oel29ybm0wacw0ffnn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