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今年备受关注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上周发布,2015年以7%的经济增速稳稳开局,中国经济依然势头强劲。经济发展使得中国国民财富这块蛋糕做的越来越大,分配也正趋于公平化。然而,正当我们为这些发展欢欣鼓舞的时候,却忽视我们身边的环境正不断遭到破坏。
为了GDP,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GDP数值的增加,发展不可持续的经济。他们不惜焚林而田、竭泽而渔,这无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毁灭性破坏。要知道环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环境,那么也就没有了未来。
在中国,每天由于经济建设有80个自然村消失,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光学污染等等污染正一步一步腐蚀中国的生态环境,每年由此造成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不久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百万拍出纪录片《穹顶之下》,讲述当代中国的雾霾问题,震惊全国人民。而这仅仅是众多污染当中的一个而已,在这个纪录片中,我们直面社会真实问题,21世纪以来雾霾造成的人口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急剧上升,国民幸福感下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环境污染现象。是时候该反思了。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作后盾,任何经济发展目标都难以实现。环境是人们得以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我们不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
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生活和工作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就算经济再发达、物质再丰富,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又谈何生活水平和品质,又如何达到我们的小康乃至共产社会。
一个政府,尤其是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必须要明白经济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如果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只是物质的丰富附带疾病的多发,那这样的经济是病态的,人是病态的,政府是病态的。环保,不是治理环境,而是爱护环境。最好的环保不是治理,是爱护。
对于经济发展的认识,我们从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中的集中力量去发展,到了现在的科学发展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但是生态经济的建设更多是在于地方政府,因为中央管的是政策,而具体的执行在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本地的具体企业单位起着监督管理作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驱。
看到2015年我国第一季度GDP的7%的增幅,让我联想到前些年的“保八”之战,现在我们的增速降下来了,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在发展之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爱护环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