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上)(下)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要求
Unit 1 导论
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结构学习理论;
2.Krashen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5个假说,“学习”与“习得”的不同,包括Ellis的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和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3.外语教学进展史。要求把握各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课堂操作方式、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和优缺点等;
4.课程设置,各类大纲和课程之间的关系,评估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把握LARA策略,合理利用教材为教学效劳;
5.需求分析理论(Needs Analysis)和在教学中的运用;
6.教师的自我进展,包括教师职业素养的组成,教师自我进展的途径;
7.教学策略理论:教学策略的内涵和教学策略的组成。
Unit 2 交际法
1.交际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2.交际的内涵和对教学的启发;
3.交际教学法的原那么及特点;
4.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5.交际能力的内涵;
6.不同窗者对交际教学法的诠释;
7.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8.交际教学对学习材料的要求,“真实”材料的运用;
9. 交际教学课堂活动的安排,所采纳的教学模式;
10. 交际活动的内容;
11. 依照自己的教材设计一堂交际教学课。
Unit 3 阅读教学
1.“阅读”的内涵,把握有关阅读的几种观点,包括心理猜想理论和互动阅读理论。
2.阻碍有效/流畅阅读的因素;
3.有关良好阅读者的研究;
4.阅读教学中学生动机的激发;
5.阅读教学模式:top-down approach, bottom-up approach 和interactive approach;各模式的理论依据,课堂操作方式,优缺点等;
6.阅读的层次,包括read the lines,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和 read beyond the lines (plain sense reading, deductive reading, projective reading)。能举例说明各阅读层次,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培育三层阅读明白得能力;
7.阅读进程: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和post-reading。各时期活动如何开展,运用的是什么教学模式,可开展哪些活动。要求能够就具体材料设计出各阅读时期的教学活动,写成教案,进而在班内演示,能充分讨论具体材料的各类可能性操作;
8.阅读策略的培育,包括the Strategic Teaching Mode, the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 和the Reciprocal Teaching Approach。
Unit 4 听力教学
1.现实听与课堂听的不同,和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2.阻碍听力的因素;
3.听力教学中学生动机的激发;
4.听力教学模式:bottom-up approach,top-down approach 和interactive approach。把握各类模式的操作方式;
5.听力教学的内容,如何教授和训练这些内容;
6.听力策略和听力教学策略有哪些;
7.听力材料的选择;
8.听力教学活动的安排;
9.听力教学的进程: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和post-reading,各时期的教学目的,操作方式和可采纳的活动。要求依照具体学习材料写出每一时期的教案并在班内演示,充分讨论各类操作方式的适用性,有效性等。
Unit 5 口语教学
1.现实生活中的口头交际特点和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2.会话技术及其培育;
3.口语课的教学内容;
4.口语课的教学原那么;
5.口语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3P模式和task-based approach;
6.口语课的课堂教学程序:presentation, practice 和production。把握展现的内容、技术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活动。要求能依照具体的学习材料设计各时期的教案。
《英语教学法》(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