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8:18: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更多福建师范大学网路教育专升本模拟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2061/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教育学 (共67题)

1. 古代《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

A.韩愈 B.王守仁 C.董仲舒 D.朱熹

2. 《教育论》的作者是( )。

A.乌申斯基 B.卢梭 C.斯宾塞 D.昆体良

3. 《大教学论》一书是( )的著作。

A.斯宾塞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4. 在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用人的力量去矫正人的恶性,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5. 英国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教育论》 C.《爱弥尔》 D.《教育漫话》

6. 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巴拉诺夫

7. 将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心理、控制三方面成分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 B.赞科夫 C.阿莫纳什维利 D.巴班斯基

8.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洛克

9. 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0. 主张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和教育问题的教育理论是( )。

A.批判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实验教育学

第 1 页 共 14 页

)。 更多福建师范大学网路教育专升本模拟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2061/

11.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 )。 A.皮亚杰 B.赞科夫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12. 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赞科夫 C.皮亚杰 D.巴拉诺夫

13. 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斯宾塞

14. 卢梭的人性观是( )。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不善不恶论 D.善恶兼有论

15. 在中国古代,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保持人所固有的善心,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16. 《德国教师指南》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第斯多惠 C.培根 D.亚里士多德

17.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 )。

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8.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生理前提因素是( )。 A.遗传 B.身体素质 C.生理成熟度 D.个体活动

19. 在我国5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的指标具有差异,这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可变性

20. 孟子的人性观是( )。

A.性善论 B.性恶论 C.善恶兼有论 D.神学论

21. 儿童的视听觉器官在4-5岁已达到较高发展水平,而性成熟则要到13、14岁以后,这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

具有( )。

第 2 页 共 14 页

更多福建师范大学网路教育专升本模拟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2061/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可变性

22.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生物本能 C.心理模仿 D.活动与交往

23. 在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的内容是( )。 A.“四艺” B.“五艺” C.“六艺” D.“七艺”

24.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生物本能 C.心理模仿 D.活动与交往

25. 在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的“七艺”分为“三科”、“四学”,其中“四学”是指( )。 A.文法、音乐、天文、几何 B.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 C.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D.天文、修辞、辩证法、文法

2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7. 最早提出并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席勒

28. 1958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29. 在中国近代史上,美育曾两次列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一次是在( )年,由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的。

A.1911 B.1912 C.1919 D.1922

30.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31. 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是( )。

A.个人本位目的论 B.社会本位目的论

第 3 页 共 14 页

更多福建师范大学网路教育专升本模拟试题:http://px.liexue.cn/school2061/

C.神学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32.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 )的教育方针。”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33. 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34. 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

A.1951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2年

35.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是( )学制。 A.壬寅 B.癸卯 C.壬子癸丑 D.壬戌

36.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1902年,又称(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37. 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年。 A.1949 B.1950 C.1951 D.1958

38.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的特点。 A.复杂性 B.主动性 C.创造性 D.针对性

39.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 )。 A.起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40.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共性,又要注意个性,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意味着教师的劳动具有( )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主动性 D.针对性

第 4 页 共 14 页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9xnq5vcp79nplw1m1v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