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记叙文写作指导和训练之一
一、高中大纲解读
? 1. 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 ? 2.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 3.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 4.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 6.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 7.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二、作文格式的规范要求
1、首段不宜过长,二三行为宜。
2、考场作文宜四到六段等,忌三段,易臃肿。
3、标点符号应誊写清晰,各占一格,不能一点到底。
4、点号不能放在首格,若是末格已满,可以写在末格右下角。 三、高中记叙文要求
主题: 感情真实, 有创意。 语言: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内容:真实,充实。 能力: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四、高中记叙文写作提升要点 ? 一、积累并巧用素材
? 精心筛选 平中求新 艺术组合 ? 二、巧妙构思
?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 制造误会,掀起波澜 3、抑扬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 ? 三、修饰语言
? 1、善用修辞,增添文采 2、锤炼词语,让语言更加生动 ? 3、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更富美感 五、记叙文知识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六、记叙文的分类
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考生应根据写作的要求,灵活掌握,突出重点。
2.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交待六要素,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局。
3.以与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
七、记叙文的常见误区
1、详略不当。突出表现是记流水帐。究其原因:一是想到哪写到哪,事先没作好详略的安排;二是没有真正掌握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这个写法。
2、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
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应简略,而对直接表现文章中心的事件,要详细。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一、整体构思。
动笔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写的人和事,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情节?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
写作思路:整理自己的思想 ? 清晰的标志是: ? ①题目确定了(用作文题的关键词扩展成短语或句子,可加前缀或后缀); ? ②写作材料明确了(确定故事情节); ? ③结构布局胸有成竹了(确定详略); ? ④表达方式选定了(确定哪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怎样选择材料
1.着眼于“小”。 (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写具体个例,做到以小见大以点代面)
2.着眼于“真”。 文章中的真,并不一定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3.着眼于“深”。
选材的思维过程大致分三步:一想二比三定
(一)想:就是广开思路,想在题目所允许的“天地”有哪些可写的材料,可想的角度有许多。
1、现实材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关注生活,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都来自家庭。如:家人聚会、旅游、钓鱼、年夜饭、农家乐等集体活动;还有家人教你学本领,帮你化解矛盾等。
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因此,往往在写记叙文时要表现学校生活中的喜怒爱乐。如:实验课、体育课、手工课、劳动课;春游、秋游,参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生活、文体活动、过生日等。
2、从书籍中手机积累的材料。人不能事事亲历,书籍味我们体味生活、理解生活,提供了又一渠道。许多历史事实给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它,挖掘旧材料中的新涵义,特别是对当前生活的指导意义,让旧材料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赤兔之死》、《昭君的选择》。写司马迁与屈原的《大义死生》等。
3、整合生活材料,或在原材料基础上,假借推理而生发出新材料。这类记叙文可以借助经典的神话、寓言、童话故事,也可以借助想象进行全新的创作。
(二)比:就是对想到的材料进行一番比较,看哪个材料更理想。比较应遵从以下标准。
1、自己熟悉,有切身感受。这样的材料写出来才能即真实具体,又有真情实感。
2、有积极意义,值得一写。选材不在大小,应看是否有内涵,生活中很多极普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自然的优良品德,能体现出人的真诚、善良、健康向上的情趣,都值得写。 3、比较新颖。不是说不新颖的材料就不能写。在同样熟悉、有积极意义的情况下,自然是新颖一点好。
(三)定: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择优选定。 三、充分描写,写出人物的个性
如见其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如闻其声:语言描写 如感其情:心理描写 如经其事:微处动情 1、人物外貌要体现人物个性,应抓住:
天生长相 、经历留下的印记、习惯性的衣着打扮、个性化的表情、神色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琐忆.唐弢(tāo)》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肖像描写应注意什么
①要抓住特征,忌面面俱到。
②除直接描写外貌外,可适当作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 ③同一人物的外貌可多次描写,要注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 ④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眉梢一拳,打得眼棱缝,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动作描写应注意什么?
①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写
②动作描写要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
③动作描写的语言要简练、准确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卢俊义:“兄长枉自多语,卢某宁死,实难从命。”
吴用:“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若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的心。”
李逵:“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会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闹将起来,各自散伙!”
武松:“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
鲁智深:“若还兄长推让别人,酒家们各自撒开!” 语言描写应注意:
①要有必要的交待。 ②要根据需要恰当运用直接引用与转述。 ③人物语言要切合人物身份,年龄职业、性别,力求生动、精炼、形象。
又到了这个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果实和落叶的香味;同时,这也是个惹人相思的季节。我总习惯在这样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捧一杯淡淡的桂花茶,坐在窗边。我想,家乡的桂花树已经开了吧,若爷爷还在,一定会摘下几枝泡茶泡酒的。我浅笑,小掬一口茶,任记忆像洪水般涌来,留下满世界的桂花香。
心 理 描 写
1.人物独白展示心理 2.让环境衬托心理
细 节 描 写
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地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作文训练:请补充完整以下作文题目,并写出提纲。
,也是我的老师
记叙文提纲设计
题目(明、简):
中心(1-2句话概括): 第一段(段意)
(注明详略,表达方式) 结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构第五段段 第六段 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