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 准备 课件 信息技术的运用 百分数: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 板书 5000+5000×3.75%×2 设计 =5000+375 =5375(元) 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钱。 教学思考和积累 (二次复备)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利率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课件出示存款凭条,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 (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 = 本金+利息 (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16
5000+5000×3.75%×2 =5000+375 =5375(元)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375元钱。 三、巩固练习 1、2012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2、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4.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 3、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3.75%,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捐给“希望工程”。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 再实践(课堂、 课后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第 二 单元 第 5 课时 课 题 名 称 A知识 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百分数(2):整理与复习 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通过归纳整理,是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17
教学 目标
C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课前 准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百分数:整理与复习 信息技术的运用 课件 板书 设计 A商场:230×50%=115(元) 知识点 内容摘要 解题关键 B商场:230-2×50 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 =230-100 折扣 原价×折扣数=现价 =130(元) 1、找准单位成数 几成表示百分之几十 115<130 “1” 应缴税额=各种收入×税2、正确理解税率 答:在A商场买应率 数量关系 付115元,在B商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场,买应付130元;利率 取回总钱数=本金+利率 选择A商场更省钱。 知识回顾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知 识 回 顾 知识点 折扣 成数 税率 利率 内 容 摘 要 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 原价×折扣数=现价 几成表示百分之几十 应缴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1、找准单位“1” 2、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解题关键 教学思考和积累 (二次复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取回总钱数=本金+利率 二、综合运用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18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 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 =230-100 =130(元) 115<130,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4、总结思考: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再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13题。“折上折”是什么意思?这么计算呢? 4、完成练习二第14题。 5、完成练习二第15题。提示:增长为“-0.068%”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第 三 单元 第 1 课时 课 题 名 称 圆柱的认识 19
A知识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与能力 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 目标 B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C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态度与价 值观 课前 准备 圆柱的认识 ┌长方形 课件 板书 设计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20
教学思考和积累 (二次复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