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2017-2018学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7:08: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11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31字母公式:V=Sh 3教学思考和积累 (二次复备) 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3)实验探究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4)讨论探究。 1(5)引导归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 2、教学例3.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 (3)引导分析。 (4)尝试计算,指明板演,讲解订正。 31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4—7题。 四、分享收获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 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第 三 单元 第 7 课时 课 题 名 称 A知识 整理和复习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 与能力 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 目标 B过程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 方法 C情感、 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态度与价32

值观 课前 准备 课件 信息技术的运用 圆柱 和板书 圆 锥 设计 圆柱 圆柱的认识:底面、侧面、高 圆柱表面积:S=S侧+2S底 圆柱的体积:V=Sh 圆锥 圆锥的认识:底面、侧面、高、顶点 圆锥的体积:V=Sh/3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老师要检查你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 2、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知识梳理 1、结合教材第37页第1题,回顾圆柱、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2)圆锥的特征。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复习圆柱、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33

教学思考和积累 (二次复备) 示:V=Sh) (2)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1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V=Sh)(3)做第3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圆锥体积的部分。 4、知识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4题。 再实践(课堂、课后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第 四 单元 第 1 课时 课 题 名 称 A知识 教学 目标 B过程与 比例的意义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34

方法 C情感、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态度与价值观 课前 准备 培养探究精神。 板书 课件 信息技术的运用 设计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35

教学思考和积累 (二次复备)

最新2017-2018学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a3bp1d3t63y3j84vsq02xzhu2kzn0009ol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