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8:35: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淄博一中高2017级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四个大题。选择题,共39分;非选择题,共111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就学科分类而言,医学与文学无疑是不同的学科。但如果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这两种学科都是将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人为本”是其共同本质。医学治疗人体痛苦,文学帮助人类探索心灵归宿。在分析中国医学与文学的形成过程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两种学科都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二者存在天然的共通性。

中国传统医学依托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传播。在传统文化的早期阶段,文化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形态,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糅现象。无论是诗歌、民谣还是市并小调,都是古代医学重要的传播载体。如《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医学内容的描写,其中对阴阳、五行脏腑、疾病、医疗、药物等均进行了相关记述。后世的许多医学著作也都依托文学进行传播,呈现出浓都的文学色彩。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就很典型,其中有着大量关于脉学的绝句,比如“浮脉准从肉上行,如循榆英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这四句诗就将浮脉的位置脉象、临床价值等描述得非常清楚。事实上,很多医学古籍本身就是有着丰富文学价值的作品。在阅读这些古典医学著作时,往往能够体验到文学中的那份恬然和深邃。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蕴含中国传统医学知识。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与医学相关的著作很多,包括《左传》《庄子》《吕氏春秋》等,都汇集了大量医药寓言故事。《三国演义》《红楼梦》《老残游记》等名著中的医学思想更是丰富。《红楼梦》中涉及的疾病有114种,方剂45个,对药物的描述超过120类,其中对林黛玉病情的描述,最为人津津乐道。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中医看来正是肺肾阴虚的一个病征, 而书中对

- 1 -

林黛玉性格与命运的描述,与其疾病的变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一斑而窥全豹,仅一部《红楼梦》就有着如此丰富的医学内容,如果系统地梳理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其中所包含的医学知识恐怕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中国传统医学作品承戴着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医儒不分家。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文学大成者走上了医学道路,而医者中兼通医学与文学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魏晋著名学者皇甫益不仅在文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同时对中医针灸也颇有研究,被誉为“中医针灸学之祖”。他的哲学观点在其医学著作中也有鲜明体现,《针灸甲乙经》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论述的就是“生命万物都是由 ‘气’这个根源构成”的观点。

范伸淹提出的“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主张,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一大批文人士子。其实,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家,对医道都有着精湛的研究。 如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蒲松龄、刘鹗等文学家皆有有关医学的作品存世。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它们共同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相互滋养,彼此融通。 这样的联系,既赋予了医学以诗意,也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摘编自孙玮志《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分)

A.中国传统医学和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大树上的不同“分枝”,二者同根同源,有着本质上的内在关系。

B.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之间总是处于一种杂糅状态,医学依托文学传播,文学蕴含医学知识。

C.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儒不分家的理念使中国传统医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

D.“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主张影响了中国古代大批文人,许多著名的文人文医兼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二者间的关系。 B.文章运用引证与例证相结合的手法,阐明了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C.文章引用《针灸甲乙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论述生命万物都是起源于“气”这一观点。 D.文章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丰富的文献资料,使论证既有说服力又有文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医学与文学都是“以人为本”,就学科性质来讲,二者有着天然的共通性。

- 2 -

B.李时珍继承了以文传医的传统,以绝句记脉学,生动形象,有利于脉学传播。 C.中国古典文学包含不计其数的医学知识,许多作品既是文学名著,又是医学典籍。 D.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互通互融,文学让医学有诗意,医学让文学有内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京报快讯:据西湖大学官方微信消息,该校校长施一公今天到南科大作为特邀嘉宾演讲,讲述了西湖大学筹款经历。

施一公指出,尖端科技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支撑尖端科技的是人才和教育;日前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少得可怜,教育多样化程度仍远远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几年前他和海外归来的科学家达成共识:做一件既能回馈父老乡亲又能担当国家科技教育未来的大事,共同创办一所社会力量资助、剑指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施一公提到,企业家邓营侯、屈平夫妇把房产卖掉为西湖大学捐赠一亿;北京大学博士生俞同学给西湖大学捐赠了一个月的饭费,并留言“希望用微薄之力支持西湖大学高贵的灵魂,研究不受体制羁绊,不为制造论文所累”;杭州一位普通公司职员陈先生在女儿十周岁生日的那天,以女儿名义给西湖大学捐赠10417元,以此作为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迄今,西湖教育基金会募得的捐赠已经超过预期。

西湖大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资助的非营利性质的研究型大学,办学经费的相当一部分来自西湖教育基金会。(节选自2018年7月13日《新京报》,有刪改)

材料二:

在长期的“疯狂模式”下,从2009年至今,施一公已在《细胞》《自然》《科学》这世界三大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他在生物学领域的多个新发现,为开发新型抗癌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4 年3月,凭借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施一公荣获瑞典皇家学院颁发的爱明诺夫奖,这是该奖自1979 年设立以来第一次颁给中国科学家。

在48岁这个年龄,很多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可能已经进入了事业平台期,但施一公依然高产。2015年9月,他又在《科学》杂志上连发两篇文章,解析了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阐述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此前,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其他机制的两次结构解析都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因此,有国际同行表示,施一公的此次成果也达到了“诺奖级”水平。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

- 3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a4t43ffm48iiwn479cv9uewu2s0a001e2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