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识别 风险评价问题分析与对策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也是HSE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结合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实际,分析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实施现状、问题,并提出对策。中国石化2001年引入HSE(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并逐步在系统内油田企业应用,体系的推广和实施标志着油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事后处理到事前预防的重大转变。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正是基于预防为主这一理念,要求企业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根据法律法规和HSE方针、目标要求,评价每个事件的风险等级,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中国石化吸收并推广HSE管理模式的目标很明确,主要是有效控制风险,不断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持续改进HSE绩效,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和国际竞争力。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还要落实到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上来。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也是HSE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从体系创建过程看,从初始状态评审、体系策划与设计、文件编制、试运行、审核和管理评审等,都要紧紧围绕企业存在的风险来开展一系列工作。从要素关系及运行模式看,所有要素都以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为基础,以削减和控制风险为目标,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模式持续运行。HSE管理是一种事前的、动态的、有自我改进和完善机制的管理方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预先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对岗位工作、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管理上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对照评价准则,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从而确认事件的严重度。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对识别出的重大风险,按照四定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相应的应急预案,通过抓重点、抓难点、抓弱点,不断消除企业存在的隐患,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实施现状华东石油局、华东分公司(以下简称:局、分公司)作为中国石化上游油田企业,对油气田(含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石油工程施工作业及其它附属产业和项目运行,全过程进行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识别出与生产活动有关的危害及环境因素、影响,并根据评价的结果,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制定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