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表达炽热丰富的情感内涵,他常用呼告、惊叹、感奋等手法来完成感情的爆发,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作品都是以一种喷发式的语言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其作品《梦游天姆吟留别》中李白因政治上受到了打击,其内心失意、精神苦闷,对黑暗的势力痛恨不满,因而大声疾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喷勃的气势,直白地说出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在作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一开头就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给读者一种作者胸中的一腔愤懑,骤然喷涌而出的感觉。接着这种愁绪更加浓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为主观地抒发自己的忧愁情绪,给读者一种真实感。 2、李贺咏怀诗感情的隐晦
而李贺因其个人精神和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其对于诗歌创作抒发感情则表现的更加隐晦,其写诗多是借古讽今,如其诗《秦王饮酒》中“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这四句写出秦王的英武,如何让天下太平。王琦注引姚经三语:“德宗性刚暴,好宴游,常幸鱼藻池,使宫人张水戏,彩服雕靡,丝竹间发,饮酒为乐,故以秦王追消之”。即可见李贺在表达自己对君王、对现实的不满时,并没有直接抒发心中的愁苦,而是借古讽今,来抒发自己的无奈。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古今”。除了借古讽今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外,李贺还常以咏物来抒怀。如其《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此篇主要是写好马是出身名地,因为名地可以让好马在天广地阔的地方自由驰骋,同时也是作者的自喻,可以像好马奋勇驰骋,只是为了得到明主的赏识。这里是作者是借用马抒情,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同样是想抒发自己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对现实情况的愤懑之情,同样是抒发自己对于现实状况的不满,对于社会黑暗的痛恨,李贺的诗歌读之不若李白的自然洒脱,有一种隐含或者留给人们去思考的空间,在分析李贺的诗歌时,总是要结合当时的实况加以分析,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3、李商隐咏怀诗的婉曲见意
5
“三李”的诗中,李商隐的咏怀诗则更少直抒胸臆,其作诗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喜欢曲折达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构思上一波三折、百转千回,擅长用朦胧意境的营造,真实与虚幻的结合,使其诗歌更显出一种幽深曲折的特点。其写诗善于移情入景,并借景抒情。如其《流莺》所说:“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景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若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全诗是借咏物来抒情,用流莺来比喻自己,写出了自己仕途穷困、漂泊无依、怀才不遇的感情。这样的象征写法深思婉转,表现了作者在时世面前自感飘零无所依的心情。像这样的借景以表达自己的情景思绪的诗在李商隐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如:“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只为最高花。”(《天涯》)整首诗的感情是画面虽然美艳却显得很沉痛,格调虽然激越而内含着悲凉。写到了作者伤春伤时,进而自伤身世,使读者读上去就能品味出一种浓浓的伤感之情,耐人寻味。难怪屈复称赞他是说:“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
再谈谈义山诗的代表作《锦瑟》,这首诗写得相当隐晦,历来也有许多研究者对这首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现在我们先将其理解成一首政治咏怀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既是表现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更是写出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杜鹃即是作者自己。而“沧海月明珠有泪”又写出了寂寥清苦的感情;“蓝田日暖玉生烟”写的朦胧缥缈,似乎表现出了理想的那种似有似无,似远似近的不确定感,更显示出作者求诸理想而不得的悲凉痛苦。末句的表达更显示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惆怅,表现了作者在现实黑暗的打击下的无助、失意。作者在朦胧缥缈、似真似幻的意象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文意幽深婉曲,构成了独特的艺术结构和抒情方式。
虽然李商隐和李贺的咏怀诗都带有这隐晦的特点,但是他们在思想感情上是不一样的,李贺在抒发自己的感情是时候更注重自己的个人的感受,是比较自我的,从自身出发表现感情。所以李贺的朦胧诗给人一种诡奇、精致、新鲜、敏锐的感觉,缺少一些深厚的东西,而李商隐是有的。李商隐更加注重一种大我的关怀,表现自己的对于政治,对于国家的关怀。
6
三、艺术表现手法上
“三李”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典型,更被后人喻为“天才”的诗人,
他们创作诗歌时,无论是从形象塑造,还是从素材选取,各种艺术手法的应用,都具备了典型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李白的诗歌追求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一种天然的、不加雕饰的韵味,浑然天成,一气呵成。他写诗竭力追求一种自然本色,其创作常来源于灵感,灵感来了,它即有文思如泉涌之感,有如大坝开闸,一泻千里。李白写诗善于将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第三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于是“寄愁心与明月”,想把自己的满腔悲愁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另一方面,李白还善于抓住事物的某一特点,对其加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虽是想象和夸张,但独特的想象总是和事物的具体特征相吻合,夸张的自然,想象的得体。既起到了抒发自己情感的作用,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巨大的艺术反差,使诗歌的整体艺术水平又得以提高。李白的艺术想象极为独特,其想象范围之广,跳跃性之强实属空前绝后。其艺术想象可以超越一切时空限制,让人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自由驰骋。如其在作品《蜀道难》中所描写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极大的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给人一种雄伟、壮丽之感。这首诗不仅是写大自然的壮美奇险,也抒发了作者因追求功名未成的悲痛心情。在这样一种时间、空间的纵横驰骋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艺术手法的纯熟。这样的文章在李白的作品中俯拾即是,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在梦境与现实间的穿插反复,想象十分奇特,通过其特殊表现手法,揉以夸张、比喻、拟人,不仅刻画出了想象中的天姥山的绮丽
7
明媚的景象,更表达了自己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怀才不遇的悲痛心情和继续追求光明的执着愿望,更塑造了自己不愿屈服黑暗势力的高贵人格精神。李白对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少有的,夸张似乎成了李白的另一张名片。他运用的修辞手法,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大,更加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艺术表达的效果。其飘逸豁达仿佛有神仙气骨,被后世誉为“诗仙”。
李贺和李白一样,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浪漫主义诗人。但与李白雄伟壮阔的意象不同的是,李贺更喜欢驰骋于一些神话故事、鬼魅世界之中。李贺的想象大胆、诡异,艺术境界迷离惝恍,其作文章常与自己的痛苦遭遇相联系,写的悲观沮丧,暗淡无光。李贺作诗受那个时代的影响,喜欢字斟句酌,每个字都要经过反复的酝酿和构思,这与他奇巧鬼怪的个人性格有关,他的文章具有强烈的色彩感,以及比兴多而赋笔少等特点。他想象大胆、诡异,更营造出了一种绚丽多姿,迷离鬼魅的艺术境界。奇特的想象,让他上访月宫,下游鬼魅。并用其特意锤炼的语句,描写出独特的属于李贺自己的艺术境界。如其作品《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写作者夜游月宫的景象,其想象甚是奇特,大胆地写出了月宫中自己的所见,并通过月宫仙境的美好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于人生的短暂,世事无常的苦闷。另一首《秦王饮酒》,作者在鬼的世界中,表现了对生的渴望以及对死的恐惧。其在诗中运用独特的艺术想象,比喻、夸张、白描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秦王的英勇和饮酒欢歌 的盛大场面。此诗颇能体现李贺诗想象奇谲诡异的特点。
同李白、李贺诗歌呈现出的超凡的想象、巨大的跳跃性不同,李商隐的诗虽然也是时空的交错,但意象却明显更加密集,写作时,他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借助一些联想和想象将其实是现实中的情意的情幻化成一种虚拟的情景和画面,以一种深婉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他通过一些想象,一种朦胧意境的营造,感伤气氛的渲染,来充分表达自己深沉真挚的情感。李商隐想象奇特,知识渊博,他将白描、比喻、象征、用典等多种手法结合起来,去捕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以及宇宙中的各种形象,赋予他们新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