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系
C废用侧常伴深龋或乳磨牙早失 D咀嚼侧颜面发育较充分
E局部合干扰与偏侧咀嚼习惯形成关系密切 第四第五章 错合畸形的分类检查诊断
一、牙列拥挤度
*1.重度牙列拥挤是指牙列拥挤度大于 A 6mm B 8mm C 10mm D 12mm E 14mm
二、错合安氏分类 *1、完全近中合是指
A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
B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
C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
D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
E 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咬合于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 *2、开始远中合是指
A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
B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
C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
D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
E 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
*3、远中合是指
A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
B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
C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
D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
E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
三、覆盖、覆合分度
*1.III度深覆盖是指覆盖大于 A 3mm B 5mm C 6mm D 8mm E 10mm
*2.II度深覆合指上前牙牙冠在垂直向超过下前牙牙冠 A 小于冠1/3
B 超过冠1/3而不足1/2 C 超过冠1/2而不足2/3 D 超过冠3/4 E 超过冠2/3
*3.I度开合指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 A 1mm以内 B 2mm以内 C 3mm以内 D 4mm以内 E 5mm以内 四、记存模
*1.下列那一项不属于记存模的常规用途
A 研究诊断 B 确定治疗方案 C 治疗过程中对照观察 D 医学纠纷时原始资料 E 送给患者留作纪念
*2.下列哪一项不是记存模型必须准确反映的 A 牙齿 B 基骨 C 移行皱襞 D 唇舌系带 E 颤动线
**3.用模型修整器修整记存模时,模型磨的厚度约为
A 尖牙到前庭总高度的 1/3 B 尖牙到前庭总高度的1/2 C 磨牙到前庭总高度的1/3 D 磨牙到前庭总高度的1/2 E 双尖牙到前庭总高度的1/2
**4.记存模模型后壁距离最后一个牙远中约 A 2mm B 3mm C 1/2牙冠宽 D 1个牙冠宽 E 2牙冠宽 五、牙弓长度 *1.牙弓弧度长度是指
A 第一恒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齿宽度和 B 第二恒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齿宽度和 C 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开始连接牙之接触点及前牙切缘到达对侧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为止的一条弧形测量曲线长度
D 第二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开始连接牙之接触点及前牙切缘到达对侧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为止的一条弧形测量曲线长度 E 中切牙唇侧移行粘膜处牙槽骨之最凹点到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连线之距离 *2.牙弓应有长度是指
A 第一恒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齿宽度和 B 第二恒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齿宽度和 C 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开始连接牙之接触点及前牙切缘到达对侧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为止的一条弧形测量曲线长度 D 第二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开始连接牙之接触点及前牙切缘到达对侧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为止的一条弧形测量曲线长度 E 中切牙唇侧移行粘膜处牙槽骨之最凹点到第一恒磨牙远中接触点连线之距离 六、基骨宽度 *1.基骨宽度是指
A 左右第一双尖牙中央窝间宽度 B 左右第一双尖牙颊侧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距离
C 左右第二双尖牙中央窝间距离 D 左右第二双尖牙颊侧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距离
E 第一磨牙颊侧移行皱襞处牙槽骨最凹点距离
七、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用途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用途
A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B 牙颌面畸形诊断分析 C 了解患者的骨龄 D 错合治疗方案设计 E 评估治疗结果。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用途
A 下颌功能分析 B 牙颌面畸形诊断分析 C 了解患者的骨龄
D 外科正畸的诊断合矫治设计 E 评估治疗结果。 八、头影测量点含义
**1.下列哪个测量点常用作确定磨牙近远中向位置 A 鼻根点 B 耳点 C 前鼻嵴点 D 后鼻嵴点 E 翼上颌裂点
***2.下列哪个测量点常用作确定磨牙近远中向位置 A N点 B P点 C ANS点 D PNS点 E Ptm点
***3.列哪个点是确定上颌骨后界的标志 A ANS点 B Go点 C Ptm点 D Co点 E PNS点 *4.鼻根点是 A P点 B O点 C N点 D点 E BA点
**5.鼻腭缝的最前点是
A. Ba点
B. P点 C. O点 D. Spr点 E. N点
*6.前鼻嵴与上齿槽缘点间骨部最凹点的是 A. N点 B. S点 C. Co点 D. A点 E. B点
*7.颏部最下点是 A. Gn点 B. Po点 C. ME点 D. Go点 E. Ar点
*8.颏前点与颏下点的中点是 A. Gn点 B. Po点 C. ME点 D. Go点 E. B点
*9.颏部最突点是 A Gn点 B Po点 C ME点 D Go点 E B点
*10.髁突的最上点是 A Gn点 B Go点 C Ar点 D Co点 E Po点
*11.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是 A Gn点 B Go点 C Ar点 D Co点 E SPr点
*12.枕骨大孔前缘中点是 A Gn点 B Go点
C BA点 D Bolton点 E Po点
**13.用于确定腭平面的两标志点是 A ANS和PNS B ANS和Ptm C Ptm和ANS D P和O E N和S
*14.前颅部标志点是 A ANS B PNS C S D N E BA
*15.后颅部标志点是 A ANS B PNS C BA D N E S
九、头影基准及测量平面
*1.正常头位时常与地面平行的是 A 眼耳平面 B 前颅底平面 C Bolton平面 D 下颌平面 E 合平面
*2.下列哪个平面不属于测量平面 A 腭平面 B 下颌平面 C 合平面 D 前颅底平面 E 面平面
**3.下列哪个平面不属于测量平面 A 腭平面 B 全颅底平面 C 合平面 D 前颅底平面 E 面平面
**4.下列哪个平面不属于测量平面 A 腭平面 B Y轴 C 合平面 D 前颅底平面 E 面平面
十五、头影测量项目 *1.SNA角代表
A 上颌相对下颌的前后关系 B 下颌相对上颌的前后关系 C 上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D 下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E 上颌相对颅部的垂直关系 *2.SNB角代表
A 上颌相对下颌的前后关系 B 下颌相对上颌的前后关系 C 上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D 下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E 上颌相对颅部的垂直关系 *3.ANB角代表
A 上颌相对下颌的前后关系 B 下颌相对上颌的前后关系 C 上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D 下颌相对颅部的前后关系 E 上颌相对颅部的垂直关系 **4.代表面部生长发育方向的角是 A SNA B SNB
C 下颌平面角 D Y轴角 E 面角
**5.Downs分析法中面角越大代表 A 下颌越后缩 B 下颌越前突 C 上颌越后缩 D 上颌越前突
E 上颌基骨相对下颌基骨前突 **6.Downs分析法中下颌平面角代表 A 下颌平面陡度 B 面部高度 C A+B
D 下颌前突程度 E 面部生长方向
**7.Downs分析法中Y轴角代表 A 下颌平面陡度 B 颏部前突程度 C 面部生长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