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专题能力提升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3:45: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11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3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海南高考改编)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

A.两种情况下害虫A的基因频率改变方向不同 B.由于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C.乙作物的成分可能会限制害虫A的繁殖能力 D.农作物甲和农作物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选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环境改变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也会改变,A正确。害虫A在新环境中不能爆发,可见其数量受到了农作物乙的影响,B正确。限制害虫A的繁殖能力是农作物乙限制害虫A的可能方式,C正确。互利共生是指彼此依存,若分开双方至少有一方不能存活,两种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这一特点,D错误。

2.(2017·北京高考)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解析】选A。根据题干“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推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由于缺乏对照实验,无法证明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及其他树种的影响。 【加固训练】

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从一级传向另一级的最终去向是

( )

A.散失在环境中 B.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

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 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

【解析】选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的最终去向是散失在环境中,A正确;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B错误;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而不是进入另一条食物链,C错误;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D错误。

3.(2018·全国卷Ⅲ)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信息传递功能,种群等有关知识。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项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项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性的特点调查相对密度的方法,C项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项正确。

4.某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 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解析】选D。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B正确;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C正确;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错误。 5.下列与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听不懂语言 B.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破坏时,其自我调节能力会下降

C.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会延缓叶片黄化速度 D.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免疫物质都能直接消灭病原体

【解析】选D。H区受损伤的患者可以听到声音,但无法理解含义,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若结构受到破坏,其自我调节能力必然下降,B正确。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C正确。淋巴因子只是作用于免疫细胞,提高免疫能力,不能直接杀死病原体,D错误。

6.某森林生态系统在遭受火灾(b点)前后,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某一时间单位面积或体积栖息地内,植物的地上部分的总干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中曲线Ⅰ最可能代表灌木的生物量 B.b点的生物量明显大于g点的生物量 C.b~d段草本植物进化为灌木,灌木进化为乔木 D.c~f段物种的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高

【解析】选D。图中曲线Ⅰ最后出现,最可能代表乔木的生物量,A错误;b点的生物量明显小于g点的生物量,B错误;b~d段为群落演替过程,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不是生物进化过程,C错误;c~f段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高,D正确。

7.生态系统中M、N、P、Q四个种群组成食物链M→N→P→Q(M是生产者),某时间测得四个种群的有机物总量分别是m、n、p、q。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种群P同化量大于种群N同化量的0.2倍时,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生产者M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一定大于有机物总量m含有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n÷m)×100%

D.生态系统中,M、N、P、Q的相互影响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部分原因

【解析】选C。若N→P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则意味着P对N的过度捕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生产者M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有一部分已经用于自身呼吸,B正确。能量传递

效率一般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而非有机物总量之比,C错误。生态系统中除包括M、N、P、Q之间的相互影响之外,还涉及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D正确。

8.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属于多个营养级 B.若田鼠对草原造成破坏,可降低其容纳量

C.理想条件下的田鼠增长曲线为虚线,其增长速度不变 D.投药治理田鼠的理想时机应该在C点之前

【解析】选C。田鼠可以处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因此可能属于多个营养级,A正确。若草原被破坏,食物供应会减少,田鼠的容纳量会下降,B正确。在“J”型增长曲线中,增长速度是越来越快的,C错误。对田鼠的治理,在K/2之前效果是最好的,D正确。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C.为了保护即将灭绝的动物,最好为其建立自然保护区 D.蜜蜂通过“跳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

【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就是指其生态学价值,其明显大于直接价值,B正确。即将灭绝的动物,一般其野生的宜居环境已经消失,故最好采用易地保护,C错误。蜜蜂的“舞蹈”语言是一种行为信息,D正确。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一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专题能力提升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alzp6t9jj7yqpo85se79mzf00wrvr00ir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