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 课时评测设计: 教学后记: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使用人 课 题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上课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找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在探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4、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会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同桌一起动手操作) 1、摆纸片活动。(课前一分钟) (1)复习环节。(出示:在黑板上贴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这样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不重叠、不间隔横着(手势辅助)排下去,可以表示怎样的长度?还能说吗?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若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则引导:这些长度与3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学生的回答是:这些数都是长3厘米的倍数,3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能不断排下去) 设问:那竖着排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2、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教师: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小明积极参加了社区的公益 活动,为了增加春节期间的节日氛围,社却要用右图所示 的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 装饰社区,你能不能帮小明想一想用多少个“春”字作品 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这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替“春”字,同桌合作,用你手中的这些纸片摆摆看。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适时指导,对于找到一种摆法的学生,应即使提示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挑选学生作品留待展示。 3、揭示概念 讲述:像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可以用下图表示(用课件出示)。 (板书:公倍数)这里的省略号又意味着什么? 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用省略号来表示。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 (预设: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既是一个数的倍数,又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则:不错,公倍数是至少对于两个数而言的。)
教师:2和3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其中最小的的是6,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同时明确,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 二、自主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出示题目:你能找出12和18的最小的公倍数吗? 提问:根据你对公倍数的理解,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静思一分钟) 学生交流,独立尝试。(完成在练习纸上),最后交流反馈。 一一列举出12和18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18的倍数有:18、36、54、72、90、108……(板书:注意省略号) 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引导学生逐个检查并打圈。)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反馈情况。 谈话:除了将2个数的倍数分别一一列举,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质疑:能不能更快捷一些,只列举出1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呢?学生尝试(练习纸)[学生板演] 谈话: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还是从6的倍数中找9的倍数,都只要从一个数的倍数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刚才我们用一个一个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但这样找公倍数有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太麻烦了。 教师: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比较简便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师:我们来探究一下能不能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为例,请同学们先把12和18分解质因数。 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订正,教师板书其结果: 12=2×2×3 18=2×3×3 教师:作为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你们认为应该是哪些质因数的乘积呢? 学生探究,首先看全部质因数乘起来是不是12和18的公倍数,如2×2×3×2×3×3=216,让学生意识到这个数是12和18的公倍数,但不是最小公倍数。 教师:那么怎样乘起来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呢? 要求学生讨论出相乘时,相同的质因数只取一个就行了。 教师:试一试。 学生写出:2×3×2×3=36 教师:这个数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吗?与前面使用列举法得到的结果相同吗? 教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把这几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它们的质因数相乘,但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 教师:在实际操作时我们用不着一个一个地分解质因数,用短除式可以作一次性的分解。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时评测设计:
教学后记: 备课人 使用人 课 题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科 上课时间 课时 第一课时 数学 1、理解并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并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目标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理解并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小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学前准备 认定目标 填空 0.9里面有9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7里面有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13里面有13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二、学案引领 自主探索 1、小数化分数 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因此,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1)你能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吗 0.6= 0.25= 0.013= (2)总结: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 ),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 );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 )。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8 0.12 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