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会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慰藉、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我会学习比喻、排比修辞和一些修饰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我要试着学习作者抓住中心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一、检测预习:
在( )和( )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的( ),这方小小的空白是( )的它让你看到的很少,却让你( )。
二、引入任务:
1、回顾铺垫: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快乐,那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就是 (要求学生回答)
2、任务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中心句,把重点内容写具体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精读2-5自然段,独立完成探究问题:
三、尝试探究:
(一)出示尝试探究题,每个学生独立完成1 题。
1、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在文中做出标识就可以)
具体场景 雨作者选取的 天 具体场景 晚 我选取的场景 夜眼中看到 心中想到 我的感受 2、思考: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法写出“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个重点内容的?
(二)交流展示1题
1、展示正确答案
2、展示时要让学生体会修饰词语和比喻、排比修辞的作用。(可采用去词比较法)
例句展示:比较两句话,看看哪个表达效果好,好在哪里?
①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的可爱的星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②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星星,云彩。 3、感情朗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4、试着背诵第三四自然段,在此体会童真童趣。 四、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探究2 题,教师巡视指点。 五、展示汇报:
1、指定小组进行汇报(猜拳),其他同学补充、质疑、纠错,教师随机评价。 预测学生会说出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2、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指导。 3、再次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①为什么偏偏选取雨天和晚上?
②作者是如何写“雨天”“晚上”,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 六、点拨提升:
教师在此必须进行点拨提升: 1、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场景。
2、先写什么情况下孩子们看到天窗,再写天窗是慰藉,最后具体写天窗带来的慰藉。
3、具体写天窗带来的慰藉时,先写看到什么,再写想到了什么。 4、运用了比喻、排比修辞和一些修饰词语。 七、盘点收获
1、导语:通过一方小小的天窗,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个天窗真的很神奇!(板书:无穷乐趣)
2、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不明白的疑惑吗?
八、当堂训练 1、课上练习:(略)
2、读写练笔:完成尝试探究3、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九、课后作业:(可以作为课下作业,可以另外拿出30分钟单独训练) 1、请把本课中好词好句积累在你的摘记本上,并熟读成诵。
2、阅读茅盾先生的其它作品;作者在无奈的时候,把天窗作为慰藉。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让大家共同体味你的童年,把它作为你的一份美好回忆。
阅读茅盾先生的其它作品;作者在无奈的时候,把天窗作为慰藉。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让大家共同体味你的童年,把它作为你的一份美好回忆。
4 三月桃花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这篇散文由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心意,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上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2个生字和“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天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看看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情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