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16--2017学年)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课程编号 课程模块 开课单位 开课学期 学 时 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 教材选用 3 公共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1(理科)、2(文科) 48 0 无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教 研 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考核方式 考试 理论学时 48 学 分 3 二、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本课程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 2.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 3.掌握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道德在社会生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并善于使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的能力。 3.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程目标 活中的重要作用,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参与道德实践。 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 四、课程重难点
课程重点 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5.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6.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7. 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8.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9.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程难点 1. 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4. 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5.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7. .全面依法治国。 8.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9. 依宪治国。 五、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学方式与方法 学时 占比 讲授法教学 自主学习 教学方式与方法 学时 占比 教学方式与方法 学时 3 6.25% 案例教学 12 占比 25% 30 62.5% 研讨式教学 3 6.25% 六、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 作业 期末考核 考试 成绩评定 评价方式 占比 评价方式 占比 10% 评价方式 占比 20% 出勤率 70%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次 学时 章目名称 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评价方式 1 3 绪论 珍惜大学生教学内容:1.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活 开拓新的境界 和成才目标。2.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第一节 适应人生素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本新阶段 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节 提升思想教学目标:1.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 案例教学 与度 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次 学时 章目名称 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第一节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2.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3.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 教学方式 评价方式 2 3 教学内容:1.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点。2.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教学目标:1.理解理想信念的特征。案例教学 与度 2.掌握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1.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正确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 3 3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案例教学 与度、作业 4 3 教学内容:1.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3.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精神的价值。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2.了解爱国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案例教学 与度 重要作用。 5 3 教学内容:1.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3.时代精神及其主要表现。 教学目标:1.掌握民族精神与时代精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神的核心。2.认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案例教学 与度 代精神的重要性。3.落实到实践中,做忠诚的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6 3 第三章 领悟人生教学内容:1.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观。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3.科学高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案例教学 与度 3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次 学时 章目名称 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评价方式 值 尚的人生观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教学目标:1.掌握人生和人生观的内的人生观 容。2.掌握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3.了解人生矛盾。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教学内容:1.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2.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3.人生环境包含自我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目标:1.掌握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2.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3. 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7 3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案例教学 与度、作业 8 3 教学内容:1.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2.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和基本精神。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教学目标:1.掌握道德的基本理论知案例教学 与度 识。2.掌握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和精神。 教学内容:1.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教学目标:1.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2.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道德实践。 9 3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案例教学 与度 10 3 教学内容:1.公共生活的含义和特征。第五章 遵守道德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网络生规范 锤炼高尚品活中的道德规范。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格 教学目标:1.掌握公共生活中道德规研讨式教学 与度、作业 第一节 社会公德 范的特点和作用。2.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公德的意识。 教学内容:1.职业生活的含义和特征。第五章 遵守道德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大学生规范 锤炼高尚品的择业与创业。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格 教学目标:1.掌握职业活动的特点与案例教学 与度 第二节 职业道德 职业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2.理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意义。 第五章 遵守道德教学内容:1.恋爱和婚姻家庭中的道 课堂讲授、 出勤、课堂参规范 锤炼高尚品德规范。2.大学生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案例教学 与度 4
11 3 12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