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球质 实验次数 量m/g 1 2 3 20 40 60 钢球下摆 高度h/cm 30 30 30 木块滑行 距离s/cm 35 65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控制了________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
(3)第1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____________J的功;第3次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无法记录数据,需要重做第三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______同学的建议。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夯基过关】
1.C 2.D 3.C 4.C 5.C 6.C 7.D 8.9.6×10 16 9.形变 弹性 入水 10.= = = > 11.减小 减小 减小
1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位置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鸡蛋虽然质量较小,但由于高度很高,因而重力势能较大,下落过程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对路面行人形成安全隐患
13.解:(1)由题意可知,整个过程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
6
t=t1+t2=15 s+25 s=40 s,
5
由P=可得,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
WtW=Pt=80×103 W×40 s=3.2×106 J。
(2)汽车的重力:
G=mg=2×103 kg×10 N/kg=2×104 N,
由图像可知,15~40 s汽车的速度最大且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汽车匀速运动时的牵引力:
F=f=0.2G=0.2×2×104 N=4×103 N,
由P=W=Fstt=Fv可得,汽车的最大速度:
v=PF=80×103 W最大4×103 N
=20 m/s。
(3)由v=st可得,匀速运动的路程:
s2=v最大t2=20 m/s×25 s=500 m,
由图像可知,滑行100 m用的时间t3=10 s, 则全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
v=s总t=s1+s2+s3t+t=200 m+500 m+100 m=16 m/s。总1+t2315 s+25 s+10 s
答:(1)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为3.2×106
J; (2)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0 m/s; (3)全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6 m/s。 【高分夺冠】 14.C 15.B
16.(1)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2)速度 质量 (3)0.06 甲 (4)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