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 11:24: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图1 2006-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

●资料来源:艾瑞朽询、2012、2014年发布数据整理

2.互联网融资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融资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小贷公司、P2P融资、众筹融资三种模式(见表1)。 表1 互联网融资的四种模式及其特征 网络融资模式 典型企业 网络小贷公司 阿里小贷 京保贝 P2P融资 宜信 拍拍贷 人人贷 众筹融资 点名时间 淘梦网 天使汇 P2P平台只提供投融资机会、项目审查等服务,并不参与发放贷款。一般为一单位(个人)对一单位(个人)的融资模式。 以项目为筹资对象,向公众公开募集资金。目前国内的众筹融资为避免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主要以产品体验等作为回报,为创意募资。 特 征 资金来源与资金发放渠道相对独立,以小贷公司为独立法人从事融资及贷款业务,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网络小贷公司融资模式是指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商品流、信息流方面的优势,以小贷公司的形式帮助其经销商或供应商进行融资。该模式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把握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而达到增强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防范

5

能力的目的,使得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管理效率得到了提升。阿里小贷和京东的京保贝是目前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贷款模式。

人人贷(P2P)是一种借助网络中介、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借贷的融资模式。P2P公司作为中介,主要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支付结算和贷款管理等服务。在这种融资模式中,P2P贷款平台扮演了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中介或信用担保的角色,主要可以分为以陆金所为代表的一对一有担保模式、以拍拍贷、人人贷为代表的一对多的线上模式以及以宜信为代表的多对多的债权转让模式。P2P 模式自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通过 P2P 金融平台,资金供给方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自行选择投资于何种企业,从而获得高额投资收益;其次,通过 P2P 金融平台,资金需求方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发布贷款申请、查看贷款进度以及偿还借款等,从而提高了资金需求者的融资效率;第三,依托 P2P 金融平台,政府等监管部门能够随时查阅相关交易数据,对于贷款利率、税收等进行监控,有效的提高了监管效率及透明度;最后,P2P 金融平台的建立,提高了社会上闲散资金的利用效率,为资金供求双方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众筹融资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集中众人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主要为小企业、艺术家及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资助。该模式主要是注重对创意的投资,而且投资门槛较低。众筹模式中项目的发起人通常是需要存在资金问题的创意者。筹集资金的对象往往是数量庞大的互联网用户,他们利用在线支付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创意项目进行小额投资,每个出资人都成为了“天使投资人”。众筹平台则为发起人和出资人提供了交易的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发起人即创意人通过众筹平台向外界筹集资金或者帮助,之后向出资人提供创意的开发过程以及结果,出资人通过创意的盈利来获得报酬。这种融资方式类似于股东制模式,创意人为自己的创意筹措资金,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来开发自己的创意产品,从而获得盈利。股东则从盈利中得到分红。这种特别的融资方式有利于新创意以及新技术的开发。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1.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其开始引起广泛关注的2012年,但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纵观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大致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互联网与金融的初步结合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这个阶段,互联网金融业态并没有真正形成。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机构通过运用

6

互联网提供的技术支持,使业务能够在网上进行办理。在这期间银行通过搭建网上银行平台进行包括开户、转账、查询、理财等传统业务的处理,证券公司提供网上服务,同时一些IT公司通过网站提供证券行情数据分析和证券咨询等服务。

二是,互联网金融的萌芽阶段。从21世纪初到2012年,是互联网金融业态产生的萌芽阶段。在这期间,以搜索引擎、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开始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此间,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逐渐发展,网络借贷开始萌芽。2007年,我国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2011年,第三方支付牌照由人民银行开始正式发放,使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开始规范化。

三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2012年为起点。这一年,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而在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互联网金融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首家专业保险公司一众安在线正式获批并在线开业;众筹融资平台开始逐渐发展;P2P网络借贷交易额快速增长。而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进行自身产品与业务模式的转型和改造,进行线上创新型平台建设。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首次进入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2.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出现并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主要原因也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技术在国内发展得非常快,网速的提高,网络安全性的加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等都为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规模、竞争力及成熟度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已经具备了冲击金融业、推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实力。

二是,与中国的金融环境密切相关。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业基本上由银行主导并垄断,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提升较慢,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不情愿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普通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或者说金融机构的收益与成本结构不支持,此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弱。金融发展与创新被抑制,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被挖掘以及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就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变革以及客户需求的爆发提供契机。

三是,阶段性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和政策调整。2012 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十分强调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更好的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金融监管理念出现了变化,监管政策也出现了阶段性的调整。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

7

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都发出了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讯号。“众安在线”的获批、“互联网保险营销”的许可、“余额宝”的放行、P2P 涌现并出现一些风险后并没有被叫停等,都体现了金融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支持。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一)对存款业务的挑战

第三方支付平台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分流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虽然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最终会以各种形式回流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存款来源总量不会受到影响,但必将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形成分流,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结构,部分竞争力较弱的中小银行揽存压力更大。一方面,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特有的延迟支付功能,用户通过其结算的资金会部分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从而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形成分流,这部分资金主要是用于网上交易的活期存款。以支付宝沉淀存款为例,目前支付宝日均沉淀资金已达约100亿元。随着第三方支付逐步向线下延伸和大额支付领域扩展,资金沉淀规模将显著扩大。另一 方面,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高速发展,其业务逐步向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领域拓展,向客户提供预期收益可能超过银行定期存款的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如根据余额宝的宣传,其年收益率最高可超过4%,收益率为银行活期存款的10倍,高于银行3%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这将对客户持有的以投资目的为主的定期存款形成分流和竞争,其潜在威胁不容小觑。

(二)对贷款业务的挑战

互联网融资短期内难以威胁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但长期内可能因互联网快速发展导致信贷模式转变,对商业银行贷款形成直接冲击。

凭借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互联网融资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设计流程及产品,更好地为其提供融资支持,抢占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以阿里金融为例,阿里金融通过旗下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在阿里巴巴B2B业务、天猫、淘宝上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款服务,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累计提供为13万小微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累计贷款金额超过260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72%。但由于在我国尚未实现信用信息联网公开共享的情况下,借款人存在较强的编造虚假信息的冲动,互联网信息与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互联网融资在短期内还不会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形成较大威胁,覆盖范围主要是先有银行体系无法提供有效服务的小额借贷人群。

8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e5p4yb6p8mqaq1rxb2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