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压力应对
有人曾在某学校高一年级做过关于学习压力的问卷调查,其中有47.15%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大,很多人用“好烦”、“太沉重”、“好辛苦”等字眼来形容自己的生存状态。学习压力过大,已经是目前青少年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中学生是这个社会上活得最辛苦的一群人。
如果不用参加高考,人人都可以上大学,而且是上自己向上的大学,该多好呀。 可是我们没办法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
如果每天有30个小时该多好呀,这样我们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都能睡饱。 可是我们没办法改变地球自转的速度;
如果有高科技,能够直接将要学、要记的知识输入大脑,该多好呀。 未来也许有,可是我们没办法进入未来;
如果老师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来理解我们的感受,作业减少一半该多好呀,如果父母能理解我们,多一点关心我们每天的心情,少问一点学习该多好呀。
可是我们没办法改变老师和父母。
总之,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也不能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但是——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你真的需要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吗?
现在我要请你给自己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做一个量化的评估,10分表示压力极大,几乎要崩溃了,0分表示非常轻松,没有压力,请你感受一下,你的压力值是几分?请记住你打的分数。
还记得我们曾体验过的那几个进入当下,进入临在状态的方法吗?现在就让我们综合运用一下这些方法。
请你在椅子上做好,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觉察空气的流入和流出,体验呼吸时胸腹部的起伏??,将意念放在双手上,体验双手与大腿接触部位的温热感,注意双手的感觉,觉察双手内在微妙的能量、生命力??让意识依次流过手臂、肩膀、头、颈、胸背部、腹背部、大腿、小腿、双脚,分别体验这些部位内在的能量、生命力??然后试着感受整个身体内在微妙的能量、生命力??进入内在身体??聆听外界的声音,想象自己是一台没有思维的录音机,只是专注地听,聆听声音与声音之间、以及声音背后的寂静??再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台没有思维的摄像机,看你周围的一切,感受他们的存在,接受万物的本然,深深地进入当下,进入临在状态。
此时,请你问自己:“谁在觉察这一切?我又是谁?” 是你的意识在觉察这一切,你的本质就是意识。
当你进入当下,进入临在状态之后,再给自己的学习压力做一评估,现在是几分? 你一定能感觉到压力减轻了,甚至完全消失了!减轻的程度视你林在的程度而定。 我们没有改变他人,也没有改变周围的环境,我们仅仅只是改变了自己的意识状态,让自己进入了这种无思维而有意识的临在状态!
现在,请你将压力感作为一个提醒你进入当下、进入临在状态的信号吧,任何时候当你感觉到压力很大时,它仿佛就在呼唤你:“快回到当下,快进入临在吧。”
下面的图示也许可以表示出学习压力的形成过程。 我(思维、想法) +
学习 学习压力 所以,正如有同学感悟到的:压力本质上来自每个人的内心,即来自我们潜意识里那些未被我们觉察到,更没有被审查过的各种限制性的想法。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内在,看看是哪些想法导致了学习压力吧。
想法:如果我学习不好,别人就不会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我。
如果你不在乎是否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那么别人的态度是不会给你带来压力的,所以真正给你带来压力的是下面的想法:
我需要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
问题是,这是真的吗?让我们运用一念之转来审视这一想法吧。
反躬自问:我需要的真的是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吗?请静心等待来自内心的答案。
如果你得到的答案是“真的”,请你继续追问:我能百分之百地确定我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吗?
你真正需要的是自己被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的感觉,这一点我们在第二章已经探讨过了。
如果你持有这一想法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如果你认为自己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你就会潜意识地对他人有期望,而别人的当他人的言行、态度未能达到你的期望时,你就不会接受现实,自然就会有痛苦产生,所以,你紧张、焦虑,担心自己考不好,背后其实就是担心得不到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
如果没有了“我需要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这一想法,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特别是面对学习上的挑战时(如难度加大的考试等),你还有紧张和焦虑吗?你还怕失败吗?
反向思考:
我需要我自己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 别人需要我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
请你用心感受一下,是否发现这些想法其实更真实?
当你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尊重)你自己时,你就不会再依赖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你还会有学习压力吗?相信压力早已逃之夭夭了。
除了以上“我需要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的想法,给我们带来压力的还有下面这些想法:
我过去常常考砸,所以我以后考试时也可能会失败。 如果我学习不好,我就没什么价值。 如果我考不上好大学,我就不会有好的前途。
你是否相信这些想法?如果是,那么它可能就是给你带来压力的肇因,请你运用一念之转的方法审视这些想法吧。
直面考试焦虑
有这样一句流行语:“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一个人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大学,甚至到了社会,常常要经历的一件事就是考试,一个学期大的考试就有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学校还有月考,各个学科也经常有定期的单元测验,更大的考试还有中考、高考,可以说,我们很多同学是久经“考”验,可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惧怕考试,一旦考试临近,就会开始紧张、焦虑,甚至失眠,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考试焦虑呢?
前面我们探讨了学习压力背后的肇因就是潜意识里的限制性思维、想法,并且运用一念之转审视了这样一个很常见的想法:“我需要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但是潜意识的想法并不容易直接被意识觉察到,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是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感受。想法与情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类似“我需要别人的关注(认可、爱、信任、看得起)”等想法会在大脑和身体里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又会为大脑里的想法注入能量,二者常常形成恶性循环。应对和释放学习压力,除了去审视潜意识里的限制性想法之外,还可以直接从情绪层面入手,从身体层面去面对、感受紧张、焦虑等负面感受,达到释放情绪、释放压力的目的。
但是现实中,我发现很多同学无法将意识聚焦在自己的感受上,他只是觉得难受,不舒服,这些同学其实是已经脱离了跟自己的情绪的连接,这其实源自我们潜意识里对痛苦的恐惧。为此,埃克哈特托利提出了通过进入内在身体,从内在身体直接感受情绪的方法。
同学F向我倾诉了他的烦恼:他特别怕即将来临的期中考试,因为他曾向爸妈做过保证:这次考试一定能进入全年级50名,可是最近他心里没有一点底。为此,他最近经常莫名地烦躁,静不下心来学习。
我首先引导他进入内在身体,帮助他在从内在直接去感受自己的情绪感受。下面是我的辅导过程:
“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觉察空气的流入和流出,体验呼吸时胸腹部的起伏??,将意念放在双手上,注意双手的感觉,??觉察双手内在微妙的能量、生命力??将意念放在双脚上,注意双脚的感觉,??觉察双脚内在微妙的能量、生命力??试着将手和脚的感觉看着一个整体,然后将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也带入这个整体之中,最后,将整个身体看着一个单一的能量场来感受。
“现在,请你想一想即将来临的期中考试。当你想到这场考试时,你内心是何感受?身体哪些地方有感觉?”(引导他将期中考试这件事和自己的感受分开,并且将注意力放在感受上。)
“内心的感受是焦虑,胸口闷得慌,呼吸也不顺畅。”他说。
“请你将注意力放在胸口闷的感觉上,面对它,一边有意识地呼吸一边感受它,跟它在一起??进入到闷的感觉里面去,去觉察、体验你所体验到的??整个过程中,请保持清醒,保持意识,与你的呼吸同在,与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在??”我引导他。
几分钟之后,我看到他的面部表情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现在感觉怎样?”我问他。 “好多了。”他露出微笑。
通过以上的处理,他的焦虑基本上得到了释放,我决定让他进一步去觉察焦虑背后的心灵需要。
“请你在心里列出人类心灵的需要:安全感,爱,归属感,信任(包括信任自己),认可,理解,尊重,价值感,轻松,自由,愉悦,能量等,然后感受一下,你的焦虑背后的需要是哪些呢?”我问他。
“有安全感,爱,信任自己,理解,还有价值感。”他答道。 “当你觉察到了这些需要之后,感觉怎样?”我问。 “特别轻松,有一种解脱出来的感觉。”他答道。
“你一直以为这些感觉都是在父母对你的态度里,这才是导致你紧张、焦虑的根本原因。你说呢?”我说。
他用力点了点头,算是对我的回答。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从情绪层面入手释放学习焦虑,首先需要 将紧张、焦虑等情绪感受与压力源分开
什么是压力源呢?就是给我们带来压力的外部因素,如作业,考试,考试排名,同学之间的竞争,老师、父母的期望等。
压力感是什么呢?就是以上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内心和身体上的感受,或者说身心感受。 压力源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我们改变不了现在的教育制度,改变不了老师和父母,但是情绪感受却是我们可以应对和处理的,通过将注意力放在感受上,而不是引起感受的外部因素上,觉察紧张、焦虑等情绪感受,面对这些感受,进入到感受里面去,就可以释放掉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