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21 高考押题卷三(测)(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0:12: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考押题卷三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二、选择题

14.(2020·山东日照高三模拟)下列核反应中,属于原子核的衰变的是( )

2382344A. 92U→ 90Th+2He 241B.31H+1H→2He+0n

235U+1n→90Th+136Xe+101n C. 92038 54027301D.42He+13Al→15P+0n

【答案】A

【解析】根据衰变的特点,A项方程中有α粒子(42He)产生,属于α衰变,故A正确;根据核反应的特点可知,B项为轻核的聚变,C项为重核的裂变,D项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三项均错误。

15.(2020·贵州贵阳模拟)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信号。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之前,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做圆周运动,且二者越转越近,最终碰撞在一起,形成新的天体。若将两颗中子星都看做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则此过程中两中子星的( )

A.线速度逐渐变小 C.周期逐渐变大 【答案】D

【解析】设两颗中子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相距L,则L=r1+r2,根据万G?m1+m2?Gm1m2Gm1m2

2①,2②,①+②整理可得: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mrω=mrω=(r1+r2)ω21122222

LLL=Lω2,解得

ω=

G?m1+m2?2π

,T== 3Lω

①4π2L3m2r1

,整理可得:=,又r1+r2=L,解得r1=

m1r2G?m1+m2?②

Gm22

,v=ωr2=

?m1+m2?L2

B.角速度保持不变 D.向心加速度逐渐变大

m2m1

L,r2=L,根据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有v1=ωr1=

?m1+m2??m1+m2?

2Gm1

,由题可知L不断减小,故在此过程中,两中子星的线速度变大,角速度变大,周期变小,A、

?m1+m2?L

B、C错误;设两颗星的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有正确。

Gm1m2

=m1a1=m2a2,故可判断向心加速度变大,DL2

16.(2020·江苏海安高三模拟)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小球在空中所受的阻力与速度

大小成正比。下列图象分别描述了小球下落过程中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和动能Ek、机械能E随下落位移h的变化关系,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v-t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小球在空中所受的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k为常值),kv

在下落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kv=ma,解得a=g-,下落过程中,速度v增加,则加速度

mΔa

a逐渐减小,小球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故v随时间增加得越来越慢,A错误;a-t图象的斜率为,ΔtkvΔakΔa

由a=g-可得,=-a,因为a逐渐减小,故a-t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B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得

mΔtmΔt(mg-f)·h=Ek-0,随着下落位移h增大,速度v增大,阻力f增大,下落相同位移Δh时,ΔEk变小,即Ek-h图象的斜率越来越小,C错误;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下落相同位移Δh时,克服阻力做的功增大,故机械能的减少量增大,即E-h图象的斜率大小变大,D正确。

17.(2020·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A点固定有一带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在带电小球形成的电场中,有一带电粒子在水平面内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运动的水平面为等势面 B.粒子运动的轨迹在一条等势线上 C.粒子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电场力不变 D.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B

【解析】由点电荷的电场线与等势面分布规律可知,与点电荷距离相等的点电势相等,故粒子运动的轨迹在一条等势线上,A错误,B正确;粒子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充当向心力并指向圆心,粒子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沿粒子与小球的连线方向,并不指向圆心,因此粒子在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故粒子的重力不可忽略,D错误;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变化,因此电场力变化,C错误。

18.(2020·江苏常州一中高三质检)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F拉物体使其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刚开始时拉力为F=10 N,运动4 cm后物体恰好脱离弹簧,此时拉力F=30 N。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取g=10 m/s2)( )

A.物体的加速度为5 m/s2 B.物体的质量为2 kg C.弹簧做的功为0.5 J

D.物体在弹簧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增加了1.2 J 【答案】C

【解析】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0,当向上的位移x=0时,物体的合力为F1=10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当x=4 cm时,弹簧弹力为0,拉力F的值为F2=30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ma,联立以上两式可解得:m=2 kg,a=5 m/s2,故A、B正确;初状态弹簧弹力T1=mg=20 N,T1+T220+0

末状态弹簧弹力T2为0,弹力随位移均匀减小,所以上升过程中弹力做功W1=·x=×0.04 J=0.4

22J,故C错误;初状态拉力F1=10 N,末状态拉力为F2=30 N,且拉力随位移均匀增大,上升过程中拉力做功W2=

F1+F210+30

·x=×0.04 J=0.8 J,根据功能关系,物体机械能增加量ΔE=W1+W2=1.2 J,故D正确。 22

19.(2020·湖北八校联考)如图所示,10匝矩形线框处在磁感应强度B=2 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以恒定角速度ω=10 rad/s在匀强磁场中转动,线框电阻不计,面积为0.4 m2,线框通过滑环与一理想自耦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有一只灯泡L(规格为“4 W,100 Ω”)和滑动变阻器,电流表视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21 高考押题卷三(测)(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h1g89mh53fre38hic91cf865breu010n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