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word完整版)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测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0:36: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测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林志胜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

A. 1980年 B.2000年 C.2019年 D.2025年

2.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3.2019~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 A.老龄人口增加 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少儿比重上升 D.人口总数减少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率自1970年至2019一直是正增长,说明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到2019年人 口数量达到最大值;2019年之后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出现下降。第2题,由于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出生率较低,后备的劳动人口不足。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与劳动人口的增长无关。在一定时间内,少年儿童无法转化为劳动人口。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发展,人口的死亡率下降。第3题,2019~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一直在下降,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讲,劳动力将出现短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老龄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有关系。少儿比重的上升与人口出生率有关。人口总数的变化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有关。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图甲和图乙分别为 “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①地形区为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答案】4.A,5.D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地形区位于中低纬度,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联系所学可知,该地最有可能是青藏高原地形区,青藏高原的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与图示信息相符合。第5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并不是越多。但在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

读中国高铁“四横四纵”客运专线布局示意图。回答6~7题。

6.京广、京沪、哈大、郑西是我国已经建成通车的四条高铁,若从自然因素考虑,这四条高铁单位长度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的是

A.京广高铁 B.京沪高铁 C.哈大高铁 D.郑西高铁 7.哈大高铁的部分区域使用“以桥带路”,其原因可能不包括哪一项? A.克服冻土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 B.节约耕地资源 C.克服沿线的地形障碍 D.跨越河流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地势起伏大小对四条高铁的工程量和造价影响最大,对比四条高铁沿

线的地势起伏,京沪高铁沿线多平原地形,地势起伏最小,所以单位工程量最小,造价最低。第7题,哈大高铁沿线有多年冻土层,“以桥带路”可克服冻土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以桥带路”方式,桥下仍然可以发展农业生产,节约耕地资源;跨越河流时需要“以桥带路”;而沿线没有高大起伏的形,从此角度考虑,不需要“以桥带路”。故选C。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8~9题。

地 区 年平均气温(℃) ≥lO℃积温(℃) 年降水量(mm) ① 11.6 4140 683 ② 23.5 8200 1980 ③ 2.6 2800 538 ④ 18.3 6500 1350 8.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①地——华北平原 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 D.④地——海南省 9.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A.热量不足;春小麦 B.水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 D.降水少;甜菜

【答案】8.A 9. B

【解析】第8题,结合题目所给地气候资料确定 ①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是热带季风气候,③地是寒温带气候,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第9题, 华北平原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不种植春小麦、甜菜(中温带的农作物),水稻(耗水量大,而当地又缺水)。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mm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读图,完成10~11题。

10.森林景观出现在

A.甲 B. 乙 C.丙 D. 丁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D.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答案】10. B 11.C 【解析】第10题,结合题目信息可知,乙地降水量对于400mm,为森林景观。第11题,甲地降水量较大,不需要大量掘井。冬季气温低,适合在气温较高的山脚下的甲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夏季,海拔较高的丙地草场比较好,到此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丁地降水量很少,为荒漠景观,承载力小,要控制畜群数。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种,是把科学家培育成功的农作物良种,通过种植、收获、晾晒等环节生产出供农民购买的商品性良种。为保证种子纯度,制种地块必须进行隔离。近年来,下图所示绿洲上制种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祁连山被称为这些绿洲的“母亲山”。

(1)归纳该区域绿洲的分布特点。

(2)祁连山被称为该区域绿洲的“母亲山”,请说明原因。 (3)分析该区域绿洲成为我国制种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4)你是否赞同在这些绿洲上大规模发展制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绿洲分布不均匀,沿祁连山北麓带状分布;各块绿洲位于河流的中下游。 (2)祁连山地抬升气流,形成较多降水;山地海拔高,气温低,发育了众多冰川;夏季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流及地下水,为绿洲提供水源;河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及山前平原,为绿洲提供肥沃的土壤。

(3)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种子发育良好;气候干燥,病虫害少,种子脱水快,容易保存;绿洲上土壤 肥沃,河流流经绿洲、地下水充足,灌溉便利;绿洲周围的荒漠成为天然隔离条件, 能保证种子的纯度。

(4)赞同。大规模发展制种能够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

不赞同。绿洲地区降水少,生态脆弱,大规模发展制种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图中主要沿祁连山北麓带状分布,各块绿洲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第(2)题,祁连山能为绿洲提供水源以及肥沃的土壤,称为该区域绿洲的“母亲山”。第(3)题,结合农业区位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进行分析。注意言之有理,避免自相矛盾。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云南物种丰富,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文山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沟壑纵横。这里降雨量较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特有名贵中药材田七的全球主产地就在云南文山。每年3~5月是田七生长旺盛的季节,而此时恰好是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时间,制约了田七生产。

材料二 云南地形水系图及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如下图)。 (1)试分析云南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目前云南已初步形成田七的种植、加工和贸易的特色产业,要使该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在种植和加工环节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3)试推断图中河段可能的资源开发内容及其理由。

(4)该区域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请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1)①纬度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②相对高度大、垂直差异显著。

(2)种植环节:保护田七物种资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水利建设等。 加工环节: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加强技术研发,开发新产品。

(3)开发水能资源。位于横断山区,落差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丰富。

(4)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②断裂发育、岩石破碎;③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地形复杂,崎岖不平;⑤滥砍滥伐,破坏植被;⑥挖矿、大型工程建设。使得该地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解析】第(1)题,考查生物的分布,物种的类型和数量决定的因素就是气候和地形,结合云南的自然特征——纬度低且地形条件复杂,气候多样,物种丰富。第(2)题,考查农业的分布,结合材料——地形复杂、水资源不足,提出措施有,保护耕地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满足用水需求。第(3)题,考查河流的开发建设,分析图中信息,在河流上游发展水电——山区,落差大,水流急;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流量大。第(4)题,考查地质灾害,主要从地形和地质、气候、植被等分析。

(word完整版)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hea18hn59da6a52gje3fmdy9ulfu00gf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