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2学期语文教研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高标准、轻负担、高效益”的教学要求。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加强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和“实施建议”等整体性、科学性、操作性的研究,加强学生的学习经历的研究,提升课程意识。从 “绿色指标”、“三个指数”、“家校共育之阅读计划”、对接《上海市小学低年段语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进行《指南》解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扎实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结合区域研究项目的语文大教研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扎实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二、教研目标
根据现状分析,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知道思想制定以下教研目标:
1、深化课改理念,学习上海市教委文件”,领会课改精神,认真学习有关《小学低年段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以及“实施建议”的有关内容,关注一年级零起点的教学。聚焦课堂,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评价效果,相关评价的数据分析,以及评价工具的设计。
2、以“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华经典诵读”进课堂及“作业研究”为重点,深入基层,开展以校本研究项目为切入口,结合区域研究项目的语文大教研活动。
3、结合校本研修,进行多元评价,基于课程标准,加强以课堂观察、表现性任务设计与应用为主的过程性评价;探索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阶段性评价,控制评价次数,设计评价框架,明确质量标准;关注三维目标,以等第和评语相结合的形式,综合反映学生学业质量。真正落实“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大力的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继续学习有关以“中华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拓展课的教学理念,重视每周一次的拓展课时间,进一步探索古诗诵读的教学策略。本学期结合“经典诵读”开展区域教研探讨活动,完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探索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快乐拓展日”的基础型拓展课。
1
5、开展“家校共育”阅读计划活动。几何和学校阅读节的活动,进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营造家校亲子阅读的氛围,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快乐成长。 三、研究专题
题目: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提高表达能力
措施:(请列出提纲写具体,包含理论学习、分阶段目标、教研组听课、说课、评课等内容,不少于500字。)
围绕语文教研组总课题,各备课组根据年段目标确定了子课题的研究。(附表格) 1、重视理论,关注目标
(1)开学初组织各备课组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年级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实施建议”的学习,深入领会课改精神,牢固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意识。组织教师学习《小学低年段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以及“长宁区小学使教师了解教学现状,评价方式的优劣,以及多元化评价的手段。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各年段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细化内容标准,制定清晰、准确的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依据语文学科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进一步完善各备课组“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明晰年段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评价建议。力求课堂教学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制定各备课组的专题研究,紧扣年段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2、强化课堂,关注表达
(1)继续优化教案编制,从备课入手,关注导学,为学而教,以学定教,转变课堂教学结构,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正视学生差异,发展个性差异,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教师的精神成长,促进语文学科的教学发展,整合相关优质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各备课组认真制定“课程化实施计划表”,认真整理教材各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将“各年段关注表达的内容、重点、联系” 作为研究专题,推进课堂教
2
学有效性的研究,逐步明晰并正确处理阅读与表达之间的关系。本学期语文教研组总共课题为:“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提高表达能力。”各备课组围绕这课题根据自己年段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关的子课题。如二年级“听、说、读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四年级“运用质疑、感悟、朗读,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各备课组在专题基础上,教师们课前认真细读文本,依据研究专题结合文本内容设计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重点。课堂教学中关注词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文本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会运用语言,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多元推进,激励表达
(1)实施评价的校本化,以一、二年级教学评价为重点,参加校本评价实施,积累个性化资料。在认真学习单元指南的基础上,开展等第制与评语式相结合的评价。等第制要有相关的标准,评语式要有一定比例的评语,关注学生纵向发展。评价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评价方式,如一封表扬信、奖品、满足学生的愿望等形式。同时,教师有意识地积累过程性评价,如评语的积累、设计评价表、单元测验、作业单等评价。
(2)以作业研究为抓手,依托 三、四、五年级的“作业指导建议”,完善一、二年级的“作业指导建议”。同时依据单元目标,开展课前、课中、课后作业整体设计的研究,力争做到:课前高效预习,课中有效训练,课后有机巩固、适时拓展。探索作业批改的方式,真正提升作业效能。
(3)学期结束,各备课组收集评价方案,评价语等过程性资料。与区教研活动相结合设计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在教学中,教师们整理学习资料与教学案例,总结出教学中的又是与不足。认真撰写2篇教学反思,为学而教,以学定教,转变课堂教学结构,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有意识地注重多元化评价,关注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以更好地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4、经典诵读,感受文化
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和“廉洁教育”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每周三《经典诵读》拓展课的教学时间,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篇目,合理安排进度,探索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本学期结合“经典诵读”开展区域教研探讨活动,完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探索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快乐拓展日”的基础型拓展课。
3
5、关注竞赛,参与实践
配合学校教导处,各班组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市、区等各级各类的竞赛,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平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6、倡导互动,网络共享
进一步推进网络教研,实现区域内教研工作信息的发布和教育教学资源的汇集功能,使之真正成为教师交流研讨、分享互动的平台,成为一种常态的教研方式。
四、预期成果
1、各备课组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小学低年段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的学习,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各组学习记录汇报。
2、各备课组整理相关评价资料,一二年级积累过程性评价,如评语的积累、设计评价表、单元测验、作业单等评价。
3、三、四年级根据区教研员的要求,整理一份单元的作业整体设计建议。 五、具体安排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活动形式 张蕾 活动纪要 3、11 合班教室 理论学习 1、学习长宁区小学“基于课程标准评价式 指南”实施建议(实行稿)有关精神。 2、明确本学期教学目标,以集体探究的方式明确年段教学目标,阅读教学 方法。 4、15 合班教室 张蕾 交流研讨式 1、 学习《小学低年段语文学科基于 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有关精神,以及评价方案与案例分析。 2、 学习“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提高 表达能力”——作业设计如何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低年级备课组交流,并提供资料)
4
4、22 会议室 张蕾 总结反思式 1、各备课组期中质量分析。 2、提出改进措施,反思教学中的得失。 5、13 合班教室 张蕾 交流研讨式 1、 学习《小学中高年段语文学科基 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有关精神,以及评价方案与案例分析。 2、 学习“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提高 表达能力”——作业设计如何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中高年级备课组交流,并提供资料) 6、12 合班教室 张蕾 教法研讨式 学习长宁区小学“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实施建议(实行稿)有关精神。 有关精神。(设想:专家报告) 6、19 会议室 张蕾 阶段小结式 1、 期终质量分析。 2、 提出改进措施,反思教学中的得与 失,进一步改进教学措施。 3、 教研组小结。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