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其他情况更严重而且需求更多资源的情况记录为“主要情况”,在死亡报告第Ⅰ部分填写,把其他的记录为“其他情况”在死亡报告Ⅱ部分填写。如果没有一种情况更突出,那么像“多处骨折”、“多处头部损伤”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导致的多发性感染”这样的术语可以记录为“主要情况”。
3、当医疗事件是对一种不再存在的疾病的残余情况(后遗症)进行治疗或调查时,应充分描述该后遗症并陈述它的原因,同时还应当清楚地表明原疾病已不复存在。例如:“鼻中隔弯曲-在童年时的鼻骨折”;“跟腱挛缩-肌腱损伤的晚期效应”;或“由于陈旧性结核病引起的输卵管闭塞所致的不育症”。
死 亡 录 年 月 日 时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室床号 住院号 入院时间: 死亡时间: 死亡诊断: 死亡原因: 住院及抢救经过: 签名: 当存在多种后遗症而且治疗或调查并不是直接针对其中的哪一种时,则可接受像“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或“多处骨折的后遗症”这样的陈述。
4、应询问既往史及相关情况:包括死者生前以往患过的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以及死者生前的起居饮食、生活习俗、烟酒嗜好。
5、意外损伤中毒,由于外因引起的情况,当记录某种损伤、中毒或外因的其他效应的情况时,充分描述造成这种情况的性质和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由于在泥泞的人行道上滑倒引起的股骨颈骨折”;“由于病人驾驶汽车失控,撞到树上而引起的脑挫伤”;“意外中毒-病人误将消毒剂当成软饮料服用”。
住院死亡病人、急诊留院观察死亡病人死亡记录格式(来源:《医院病案撰写
17
规则》):
1、死亡记录应在死亡后当班完成,并由当天参加抢救的主治医师或最高年资的医师复核后签字。
2、撰写要求十分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写好之后不再随意涂改或剪贴。 3、住院及抢救经过内容应包括:
(1)入院时主要病史(症状、体征、有诊断意义的辅助检查)。 (2)病情演变和治疗经过。
(3)病情恶化的具体日期、时间及可能的原因。
(4)抢救经过,会诊意见,临终前哪一级医师在场指导抢救等。
4、做好死者家属或单位的工作,力争尸体解剖,提高医学科学水平,同意与否应予记录。
三、急诊未留观短时间内死亡
如果在一次医疗事件结束时(病人已死亡)还没有建立确定的诊断,那么应当记录对需要医疗或调查的那种情况所参最大程度获得具有特异性的信息。当考虑到某一诊断又未确立时,应当按陈述的症状、异常所见或问题去做诊断,而不要限定一种诊断为“可能的”、“ 怀疑的”或“可疑的”。
四、来院已死亡
1、死亡地点一定是家中赴医院途中。 2、在死亡原因第Ⅰ部分(a)填写来院已死亡。
3、务必将死者的症状、体征或家属反映曾患有什么疾病填写在《死亡医学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栏内,并做出死因推断。
第四节 《死亡医学证明书》中中死亡原因报告
的具体说明
一、疾病间顺序很不可能的解释及逻辑关系
1、一种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报告为“由于”这系统以外的任何疾病所引起,除外:
18
(1)推测为传染性起因腹泻和胃肠炎 (2)败血症 (3)丹毒 (4)气性坏疽 (5)樊尚咽峡炎 (6)真菌病
以上可以接受为“由于”某种其他疾病所引起。
(7)任何传染病可以接受“由于”免疫机制的疾患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或艾滋病、因化学物质(化学疗法)和辐射造成的免疫抑制以及肿瘤损害免疫系统(如:恶性淋巴瘤)所引起。
(8)水痘和带状疱疹感染可以接受为“由于”糖尿病、结核病和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所引起。
2、一种恶性肿瘤报告为“由于”任何其他疾病所引起,但除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
3、血友病报告为“由于”任何其他疾病所引起。 4、糖尿病报告为“由于”任何其他疾病所引起,除外: (1)血色病 (2)胰腺疾病 (3)胰腺肿瘤 (4)营养不良
5、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报告为“由于”除了猩红热、链球菌性败血症、链球菌性咽喉炎和急性扁桃体炎以外的任何疾病所引起。
6、任何高血压性情况报告为“由于”任何肿瘤所引起,除外: (1)内分泌肿瘤 (2)肾肿瘤 (3)类癌瘤
7、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报告为“由于”任何肿瘤所引起。
8、任何脑血管病报告为“由于”消化系统的一种疾病或由于心内膜炎所引起,除外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动脉的闭塞和狭窄未造成脑梗死或颅内出血所引起。
9、任何描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硬化性]的情况报告为“由于”任何肿
19
瘤所引起。
10、流行性感冒报告为“由于”任何其他疾病所引起。
11、一种先天异常报告为“由为”个人的任何其他疾病(包括未成熟)所引起。 12、一种陈述的发病日期为“X”的情况报告为“由于”陈述的发病日期为“Y”的情况所引起,而“X”早于“Y”。
13、任何意外事故报告为“由于”在这意外事故以外的任何其他原因所引起,除外癫痫。
二、有关疾病报告的说明
1、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说明:
应报告传染病的性质(急、慢性)、病原体、传播方式、侵害部位等内容。如:志贺氏菌性痢疾,急性阿米巴痢疾,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1)肠道传染病:应注意填写其性质和病原体(包括:细菌性、原生动物性、病毒性、其他特指的传染性病原体)。
(2)腹泻和胃肠炎:应明确报告有无传染性,因为在ICD中凡没有指出传染性则分类到消化系统疾病中其他非感染性胃肠炎和结肠炎类目。
(3)结核病:由分支杆菌引起的感染,应明确报告是否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死者的职业史(例如:与结核病有关的尘肺、矽肺),以及母婴传播引起的先天性结核病。
(4)破伤风:应报告引起破伤风的原因(例如:新生儿破伤风、产科破伤风、其他破伤风等)。
(5)败血症:应报告引起败血症的病因(例如:链球菌性败血症、产褥期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葡萄球菌性败血症)。
(6)病毒性肝炎:不要笼统地填写为“肝炎”,如果“肝炎”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应明确报告肝炎的性质和分型(例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7)艾滋病:如有艾滋病造成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恶性肿瘤以及其他特指的疾病,应明确报告。
2、对肿瘤的说明:
根据肿瘤的性质分为恶性(原发)、恶性(继发)、原位、良性、动态未定或性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