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30 6:10: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贯彻始终 第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因为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关系:学习动机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此时学习效率最高;学习动机强度过强就会对学习活动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学习动机强度过低也会阻碍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简称倒U型曲线 第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反馈;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正确评价学生,恰当运用表扬与批评

第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后,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会从不同方面思考,这种现象称之为归因

归因3维度是:稳定与非稳定归因、内部与外部归因、可控与不可控归因 归因4要素是: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

个人对成败分析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归因,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当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时,能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当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和任务难度时,能产生侥幸心理 当把失败归因于能力差时,会产生自卑; 当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会产生负罪感 当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时,会产生抱怨

所以,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当学生失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因于努力不够

23、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以理论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何启示(论述)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启示为: 第一, 学习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 第二,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9

第三, 耐心对学生进行言语劝说

第四, 将学生的情绪和生理状况调节到最佳状态 24、结合归因理论论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论述)

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后,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会从不同方面思考,这种现象称之为归因

归因3维度是:稳定与非稳定归因、内部与外部归因、可控与不可控归因 归因4要素是: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

个人对成败分析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归因,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当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时,能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当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和任务难度时,能产生侥幸心理 当把失败归因于能力差时,会产生自卑; 当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会产生负罪感 当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时,会产生抱怨

所以,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当学生失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因于努力不够

教师要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5、分析成就动机理论及其启示(论述)

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最初是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 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的意义是:

第一,对力求成功者,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新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第二,对避免失败者,教师应给予他们竞争少或不强的任务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的迁移定义、类型、作用(选择、填空)

1、定义:心理学家把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动作技能、知识、情感、态度都可

以转移

2、根据迁移的性质划分

(1)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30

(2)负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活阻碍作用 3、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

(1)水平迁移(横向迁移):指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等在相同水平上的迁移,是处于同一层次(抽象

与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分为顺向和逆向迁移

(2)垂直迁移(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与抽象的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互相影响,

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划分

(1) 一般迁移(普遍迁移):将原理原则和概念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

(2)具体迁移(特殊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5、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划分

(1)远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在新的不相似的情境中的运用

(2)近迁移:指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 6、学习迁移的作用

(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 (2)对学生毕业后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间接作用

二、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选择、填空)

1、形式训练说

(1)提出人: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2)主张: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

学;把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最重要目标

2、相同要素说(共同成分说) (1)提出人:桑代克、伍德沃斯

(2) 主张:两种学习有共同成分的时候,迁移发生;学习上有共同成分的时候可产生积极作用,

但是也有两种干扰,一是前摄抑制——原先的学习对后来学习起干扰作用;一种为后摄抑制——后来的学习对原先学习干扰

3、概括说(类化说)

(1)提出人:贾德,1908年水下击靶实验

(2)主张: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的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强调概括化经验

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换理论

31

(1)提出人: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2)主张:强调个体作用,认为学习的主题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的越清楚,并能加以概括化越容

易产生迁移,迁移的作用也就越普遍

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提出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2)主张: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从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

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迁移

(3)影响因素: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

行教学;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4)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简答):

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简答)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辨析)

(1)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

备状态,支配人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2)定势是在连续活动中发生的

(3)定势的作用有双重性: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

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论述)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1)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

的重要因素

(2)为了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1)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1)“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组织的原则,这两条也适用于教材的组织和呈现

32

搜索更多关于: 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 的文档
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k2t3uz317l7tx2asdv_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