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2:27: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获得生命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 5、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采纳。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9、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10、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 1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六、理解回答:

1、“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第一段开头有什么特点?结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 开头运用比喻论证巧妙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浅近易懂。“是心”指的是向善之心,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第一段主要是道理论证,还有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第二段主要是举例论证,还有正反对比论证。

4、就论证角度看,写饥民不接受关乎生死却是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正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之奉”是从反面举例。

5、“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舍生取义,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嗟来之食。

第六单元

21课《曹刿论战》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齐师伐我 军队 2又何间焉 参与 3、肉食者鄙 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目光短浅

4、何以战 凭、靠 5、 弗敢专也 个人专有 6、小惠未徧 徧通 “遍”,遍及

7、弗敢加也 虚报 8、必以信 实情 9、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10、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11、虽不能察 即使 明察 12、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13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4、齐师败绩 大败 15、公将驰之 驱车 ( 追赶 ) 16、下视其辙 车轮轧出的痕迹 17、遂逐齐师 追赶、 追击 18、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原因、缘故 19、一鼓作气 振作

20、再而衰 第二次 21、彼竭我盈 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22、难测也 推测、估计 23、惧有伏焉 埋伏 24、 望其旗靡 倒下 25、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二、辨别加点词的古今词义。

1、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上献出生命或舍弃某种利益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 监狱 ) 3、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高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些(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但我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着这个条件去打一仗。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手扶横木望了望齐军 10、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

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消失了。 四、简答题

1、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5、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2、朝服衣冠,窥镜 ( ) 3、弗如远甚 ( )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5、面刺寡人之过者( ) 6、王之蔽甚矣( ) 7、闻寡人之耳者( )

8、谤讥于市朝:( )( )( ) 9、时时而间进 ( )( ) 10、 期年之后 ( ) 11、 朝于齐 ( ) 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于是入朝见威王 2、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简答。

1、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门庭若市

2、“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3、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 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

式。既然是给别人提 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

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4、邹忌在众人的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我们从邹忌身上能得到什么启示?

(1)正视自己,实事求是(2)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和自省的能力(3)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

5、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或:本文第二段设喻说理的作用?)

(1)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以小见大、由己及君、把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道理由浅入深,有极强的说服力。(2)邹忌劝说的方式十分委婉,使齐王易于接受。

答案:一、1、身高 光艳美丽 2、 穿戴 照镜子 3、 远不如

4、认为……美 偏爱 5、 当面指责 6、 因受蒙蔽而不明 7、 使……听到

8、 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谏 谤讥 ,议论 市朝,公共场合 9、 不时,有时 间,间或,偶然 10、 满一年 11、 朝见 12、 确实 二、1、朝: A朝见 B. 朝庭 2、孰: A. 谁 B. 仔细 三1、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2、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 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

4、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5、 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6、 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

7、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象个闹市。

8、 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9、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10、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别国。”

搜索更多关于: 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的文档
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qth9jcp67b8vc53zf1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