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四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分)
1、阴、阳 2、精、神 3、州都之官、气化 4、 肾,腹。 5、下窍、上窍
二、选择题(每题 1分) (一)单选题
1 、 A 2 、 E 3 、 A 4 、 E 5 、 B 6 、 A 7 、 A 8 、 E 9 、 B 10 、 B
11 、 E 12 、 B 13 、 B 14 、 D 15 、 D 16 、 D 17 、 A 18 、 E 19 、 C 20 、 B (二)多选题
1 、 ② ④ ⑤ 2 、 ①③④⑤ 3、①② 4、 ② ④ 5、 ②④ 6、②⑤ 7、①②③④⑤ 8、 ① ③ ⑤ 9、①②③④ 10、①③④ 三、名词解释(每题 1 分)
1 、 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法,效法、遵循。
2 、 又称湿泄。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3 、治病时对本病和标病治疗的先后或逆从,要根据病情决定。标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移的。
4、 指汗出复热而不能食、脉躁疾、狂言三症。
5 、 即血脉搏动按之急促应手。指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
6 、 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7、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 8、指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前后俯仰。俛,同俯。
9、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代之。尻,尾骶部。踵,足后跟。
10、指因劳而虚,因虚而感受风邪所产生的以恶风振寒,项强冥视,咳吐青黄痰为主证的病证。 四、默写原文( 10分)
?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1 分)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1 分)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1 分)
2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3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 1 分)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 1 分)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1 分)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1 分) 五、简答题(每题 4 分)
1 、 《素问·痿论》中指出痿证的治疗原则有三:①独取阳明:阳明主肌肉,五脏六腑之海。取阳明经资其化源。 ( 2 分) ②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 1 分) ③各以其时受月:各以脏腑所主的季节进行针刺治疗。 ( 1 分)
2 、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 1 分) “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早期诊治三个方面。反映出《内经》防重于治的预防为主的学术思想。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1 分) 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结合脏腑生克制化规律所制定的已病防变的措施 ( 2 分) 。
3 、 高,通膏,即脂膏类食物。梁,通粱,即精细的食物。膏粱,泛指肥甘厚味之品。变,灾变,害处。足,足以,足能够。丁,通疔。大疔,严重的疔疮。 ( 1 分) 全句意为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就会使人发生严重的疔疮。 ( 1 分) 因为肥甘厚味最易生湿助热,助热则使人体阳气偏胜,阳盛则热; ( 1 分) 生湿则又阻遏阳气正常运行而郁结化热,于是导致热毒逆于血脉肉理,腐蚀血肉而发为疔疮。 ( 1 分) 4 、 “形与神俱”即形神协调,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这一观点反映了《内经》形神统一的学术思想。 ( 1 分) 就生命体而言,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附,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离则为死,偕则为生,故形壮而神旺,形为精所成,积精可以全神 ( 1 分) ;神旺则形壮,神能驭气,炼气可使体健。因此在诊法上,形神并察,如破 脱肉等形败则死,而失神亦死; ( 1 分) 在预测寿夭上,形壮神旺者寿,而形存神亡者夭 ( 1 分)
5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1 分)”张志聪注云:“营卫者,水谷之精气。血者,中焦之精汁,奉心神而化赤,神气之所化也( 1 分)。血与营卫皆生于精,故异名同类焉。”也就是说,血与营卫二气皆生于水谷之精,但因各自作用、性质不同,所以名称也不同,故云: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2 分)。
六、论述题(每题 10 分)
1 、 无者,勿也。是说失血的病人,勿再发其汗;大汗伤津的病人,勿再耗其血。这是根据血与营卫之气异名同类的理论,提出的治疗原则。 ( 2 分)
因为在生理上两者关系密切。汗为津液所化,血由营气所生,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成分,故二者关系密切。 ( 2 分) 在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若出汗太多,必然伤津,化血无源而血少;而失血之人必伤津液,津液亏损,汗出无源而少汗。 ( 2 分) 在治疗上,对失血、血虚患者,不能妄夺其汗;对于脱汗者,也不宜用动血之品或针刺放血等疗法。 ( 2 分)
此论点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如《伤寒论》中的“衄 家 不可汗”、“疮家不可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等汗法禁忌原则,即导源于此,告诫医生对血虚或失血感受外邪者,当用养荣发汗的治法。后世医家据这一理论,提出了“血汗同源”的论点。 ( 2 分)
2 、 ①调养精神:凡情志失调,思虑过度,嗜欲无穷,皆可使精神耗散,导致早衰或发病,故调和精神,使精神乐观,少有各种过分的欲求,在养生中处于重要地位。方法如“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恬惔虚无,真气从之”、“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等 ( 2 分) 。②顺应自然:凡四时气候的突然变化,使风寒暑湿侵袭,必然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故养生必须顺从自然环境的阴阳变化,以避免外邪的侵袭,方法如“法于阴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 ( 2 分) 。③锻炼身体:运用气功,按跷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延长寿命,是养生的方法之一。如“和于术数”。 ( 2 分) ④节制饮食:凡“以酒为浆”之类,可损伤脾胃,影响健康,故原文提出“食饮有节”。 ( 2 分) ⑤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凡“起居无节”,“以妄为常”可伤精耗气,短折寿命。故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只有遵循以上的养生原则和方法,才能保精养神,益气全形,做到形与神俱,尽终天年 ( 2 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