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思考》一书给我的启迪
综合组:陈杰
作为一名教师,传授知识、教授技能是最基本的工作内容,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大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什么使得孩子之间的能力变的越来越大呢?通过假期阅读《教会学生思考》一书,让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我们教会孩子如何思考才能从本质上缩小孩子之间的差距,让孩子更有信心的学习和生活。
1.关爱每一个学生,为思考创造一种氛围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学生关键就在于爱,表扬也好,批评也罢,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爱的本质是没有差别的。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在关注课堂进度、或者关注教学秩序的时候,我们潜意识板起了我们的面孔。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只有师生关系融洽,教学环境轻松,学生才敢于、乐于在老师、同学面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学生的思维有了碰撞,才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的氛围和空间。
2.要善于教会迅速运用探究、钻研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会对事物(实)、规律及因果关系的本质,进行深入的钻研,以提高思考能力。
提高思考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内在动力或叫之内驱力,就是要有一股孜孜不倦以求、不断钻研的精神品质。因为,只有这种自我的驱动力,才能使学生处处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寻求解答,深入钻研,这样,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对已获得初步概念的教材,才能再往深一层研究,才能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这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可贵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反映得越强烈,学生对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比重就会越大,他们对周围的所见、所闻、所观察的以及所做
的一切,就越具有认识性,就越能深入思考,并能更好地边思考边钻研,边钻研边思考。这样,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属于必然的情理之中了。
3. 要善于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训练他们懂得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 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过程,大都是由浅入深,由现象而本质地逐步深化的。因此,我们在教会学生思考的时候,也要注意抓住学生这个认识事物的特点,结合学习的内容,注意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提高思考能力的问题上。
4、允许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思考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不同的孩子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获得不同的学习技能。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教师要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的努力,都能学好。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教师要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做到“生帮生”,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