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河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0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正畸修复治疗,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牙周袋深度、覆牙合及前牙覆盖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患者前牙显著内收, 且口唇倾斜状态显著改善, 治疗前后中颌骨间及牙间角度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正畸修复;牙周病;前牙移位;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60
前牙移位为口腔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牙周病是导致前牙移位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 该病患者多伴有前牙唇散开、脱落现象, 对患者的健康及外貌美观性的影响极大, 开展有效的治疗进行改善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为探讨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对58例行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 男27例, 女31例, 年龄25~52岁, 平均年龄(36.6±6.6)岁。
1. 2 方法 先给予患者常规牙周处理, 治疗前嘱咐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健康, 并对龋齿进行处理, 确保牙齿根面平整、清洁, 将不良修复体清除, 并对患者进行全身性药物处理, 患者牙周组织炎症消失后实施正畸修复处理。具体方法为:58例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正处理, 磨牙粘结颊面管, 无需使用带环, 将方脱槽置于前牙靠近牙龈部位, 粘结后进行排齐处理, 可先利用钛-镍圆丝进行处理, 然后借助多曲唇弓或澳丝对上下前牙进行压低, 压低后对尖牙进行结扎处理, 处理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支撑力度, 并将橡皮链置于尖牙间, 对前牙进行内收, 适当对正畸力进行调整, 连续治疗6~10个月, 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进行1次检查, 治疗完成后利用改良式Hawley舌侧固定器进行固定。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覆牙合及前牙覆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颌固件及牙间角度差, 包括面角(NP-FH)、上下齿槽座角(AB-NPg)、颌凸角(NA-PgA)、下颌平面角(MP-FH)、牙合平面角(OP-FH)、Y轴角(SGn-FH)、上下中切牙夹角(U1-L1)、下中切牙与下颌平面角(L1-MP)、下中切牙与牙平面夹角(L1-OP)、上中切牙凸距(U1-Apg)。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