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1:27: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31 / 128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课题:整理与练习 第 9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练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整理。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多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多位数的认识,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内容? 2.导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练习。(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的整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所学的多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

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 2.组织汇报交流,梳理知识。 顺序表 意义:数位

十进制计数法 多位数 读数、写数 大小比较——改写 近似数 (1)数位顺序表。

32 / 128

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

每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归纳:多位数的读、写法。

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多位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又该如何改写呢?

(4)近似数。

提问:什么是近似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综合运用提升

完成教材第25~26页“整理与练习”中的“练习与应用”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讲评,组织汇报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7、8题及“思考题”。

33 / 128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34 / 128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2 8 × 1 6 7 6 8 1 2 8 2 0 4 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

35 / 128

最新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uc55g3wj8c83h0epna2cg5h8ins2016a1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