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功能主义理论下的文学翻译鉴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0:42: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功能主义理论下的文学翻译鉴赏

【摘要】: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主张从文化间交际的角度研究翻译。认为译作要与原作实现功能对等。将功能派翻译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鉴赏,谈如何使用功能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和鉴赏文学翻译。

【关键词】:功能派理论; 功能对等; 目的论

在翻译研究的各种流派中,德国功能派提出了一种近似科学的理论。他们将翻译视为一项需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全新的目的性交际活动,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派试图把翻译从以原语还是以译语为中心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认为只要实现了功能对等,满足了读者或客户要求就是成功的翻译。

具体说来,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在她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Cri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她依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Reiss把文本分成三类: Informative(信息类型)、Expressive(表达类)和Operative(操作类)。针对每一类文本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如:信息类文本的翻译一定要传达原文概念性的内容;表达类文本的翻译则要传达原文美学上的艺术性的特征。而操作类文本的翻译则力求在译语读者中产生与原文读者一样的反应。Reiss关于译文的评判是以是否与原文首要功能相一致为标准的。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

此外,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导致了一个功能相对应的译文。另外,目的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是认为译者可以根据原文的目的及客户或委托人提出的要求对同一原文文本进行不同的翻译,即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

另外一位重要的功能理论派代表人物是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a Nord)。她提出了一个包括文本分析在内的更细致的模式。这种模式着重分析原文内部各种因素及原文与文本之外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帮助译者全面了解原文期望达到的功能,从而决定翻译时要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表达相对应的功能。这种分析丰富和发展了威密尔的目的论,使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也能体现出独特的价值。而诺德本人在他的著作里也谈到了文学翻译及功能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于翻译错误(translation errors),功能派从目的对等,功能对等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首先是Sigrid Kupsch-Losereit,随后是Hans Honig, Paul Kussmaul和Nord发展了这一理论。Sigrid Kupsch-Losereit认为translation errors违反了①

搜索更多关于: 功能主义理论下的文学翻译鉴赏 的文档
功能主义理论下的文学翻译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uo77eete4g4gh0l1b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