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4年2月4日在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季建业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是不同寻常、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是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的一年。在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取得抗击非典“零病例、无疫情”和抗洪抢险“未破大圩、未死一人、未出疫情”等重大成果的同时,全市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
1、过去的一年,主要经济指标跃上新的平台。
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7.22亿元,增长13.4%,是199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财政收入72.91亿元,增长31.1%,比2000年翻了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01亿元,增长37.1%,均创历史新高。注册外资实际到帐4.81亿美元,民资投入120亿元,分别增长88.6%和166.7%;实际出口11.12亿美元,增长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05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4220元,增长7.5%。完成或超
额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2、过去的一年,经济运行质态有了新的提高。
工业提速增效。工业产值、增加值和技改投入都有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37.24亿元,增长21.3%;增加值226.47亿元,增长17.5%;利税65亿元,其中利润29.5亿元,分别增长25.8%、35.3%;全部工业投资120.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5%。全年工业用电量46.88亿千瓦时,增长23.6%。扬农化工、亚普汽塑件、扬柴、琼花集团、飞达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销售利税大幅增长。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292亿元,实现增加值67亿元。
农业稳定增长。市委、市政府出台并推进“农民人均增收千元,全面奔小康”计划。全年粮食总产180.13万吨,油料总产12.58万吨。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调减粮食面积18.2万亩,调增各种经济作物24.8万亩。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沿江农业开发稳步推进。全面实施“放心肉菜工程”,新增认定认证的“三品”品牌178个,江都被列为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示范市”。农业利用外资2218万美元、民资和工商资本8.9亿元。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07.61万人,比上年增加12.17万人。土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大,实现了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服务业恢复增长。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96亿元,增长12.5%。餐饮业营业收入24.01亿元,增长13.2%。旅游业全年接待境外旅游者12.8万人次、国内游客725万人次,分别增长5.5%、14.5%;旅游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1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3.82亿元,增长67.3%,商品房竣工、销售面积均有大幅增长。电子政务三大工程快
速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完成投入1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20%。
3、过去的一年,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强化了沿江开发组织领导体系,出台了《加快推进沿江开发的实施意见》。《扬州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纲要》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加强沿江开发推介宣传,先后在北京、广东、浙江等地以及日韩、欧美、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举办了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旅游节暨经贸招商月和高邮邮文化节、邗江服装节、宝应荷藕节等活动;非典疫情刚缓解,又抢先开展了“南方行”、“华东行”系列招商活动。沿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亿元以上。扬州“一区多园”和仪征、江都、高邮、宝应开发区加快发展,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区启动建设。市开发区建成一批道路,区内环保热电厂、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所、海关直通点等配套项目相继开工。沿江高等级公路6.4公里先导试验段建成通车,邗江至仪征段路基基本贯通,扬子江南路改造完工。扬州港资源整合取得积极进展,3万吨多用途码头竣工投产,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呈现出项目投向集中在园区、投资集中在工业、资金来源集中在港台地区的特点。全市开工外资项目160个,新批项目中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49个,超过历年总量之和;开工500万元以上的民资项目500个。园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川奇光电、晶新微电子、台湾大连化学、科龙冰箱、华厦光电、扬农精细化工、华芮纺织、上海汇众轻型客车、扬力数控机床等一批项目相继
入园建设。
4、过去的一年,各项改革得到新的推进。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四个联动”、“四个到位”的要求,深化市属105家工业、商贸流通企业改革,调整职工劳动关系21013人,占总数的72.9%。打包处理银行不良资产21亿元。成功举办了公有资产招商重组大会。先后实施了通华公司与中集集团、江扬集团与法国波邦浙江春和、亚星股份与格林科尔等近20个资产重组项目。公有股本退出步伐加快,全市工业企业的公有股占33.6%,比上年下降19.4个百分点。组建了扬子江投资发展集团、城建控股公司、交通产业投资公司、教育投资公司等一批资产经营公司。联环药业A股成功发行上市,琼花高科、宝胜
科创A股通过国家证监会发行审核。
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2.62万户、私营企业5370户、注册资本62.06亿元,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90.18万元,增长45.2%。民资在全社会投入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6.8%。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再次清理取消40项行政审批项目,进入市、县审批服务中心的事项按期办结率达98.7%。市及各县(市、区)都相继成立了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投诉受理按期办结率达100%。市级机关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扬州又被台湾电子电机同业公会评为台商投资大陆“极力推荐”的10个城市之一。 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全面改革农业税征收管理办法,农业特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