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学习目标]
学测要求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 高考要求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主张
(1)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3)诗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和《续焚书》等。 3.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
[思维点拨] 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儒家传统道德,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战斗精神。但其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三大进步思想家
代表 主要主张 人物
1
评价 (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君黄 宗 羲 臣平等的思想。进而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2)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1)政治上,强烈批判“私天下”的君主顾 炎 武 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指出了“亡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2)文化上,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1)政治上,主张“循天下之公”,深刻王 夫 之 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他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2)哲学上,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唯发展的顶峰。 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归纳总结]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
(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阶级因素:工商业者阶层队伍的壮大。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 (4)政治因素: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思维点拨] 明清之际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他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构想,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仍为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
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
主题一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1.李贽的离经叛道
史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
史料二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藏书》
思考 两段史料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李贽的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 思想:对孔子权威的否定,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特点:反传统、反教条,离经叛道。 2.黄宗羲的思想
史料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思考 史料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特点: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顾炎武的思想
史料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顾炎武 思考 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提示 经世致用。批判空谈,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 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当时的思想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定的民主色彩 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提倡“经世致用” 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芽时代的需求
主题二 明清之际儒学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史料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有哪些“不脱儒家”的思想,又有哪些“新见”。
提示 “不脱儒家”: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表现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