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年上学期 初中化学期末复习(一) - 基本概念和原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20:23: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4年上学期 初中化学期末复习(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知识要点: 1. 物质的结构: (1)原子

① 概念 ② 构成 ③ 各种关系 (2)分子

① 概念 ② 与原子的关系 (3)离子

① 概念 ② 与原子的关系 定义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分子 原子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子离子一般不可分,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可能分割成其它离子、原子或分子。 阴、阳离子共同构成物质,形成离子化合物。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区别 构成 由原子构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子三种微粒构成。且:??质子 ?原子核?原子?中子???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是否独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原子得电子带负电荷成为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带正电荷成为阳离子。 a:阴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b:阳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号表示。 所带电性情况 a: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b: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表示方法 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 用元素符号表示。 在化学反应中表现: 联系 表达方法 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离子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讲种类。 三种微粒都很小,一般用其相对质量表示质量;三种微粒都在不断地运动;且微粒间有间隙;三者皆为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元素 ① 概念

② 在地壳中前五位的元素 ③ 与原子的关系

元 素 原 子 不 同 点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概念 的总称。如氢原子(H)和氢离子(H)都属于氢元素 含义 应用范围 元素只分种类,没有数量(个数)、大小和质量的含义 元素在说明物质宏观组成时应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有种类之分,又有数量、大小、质量的含义 原子是微观粒子,说明物质微观结构时应用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原子是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

(5)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

(仅讲种类,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

(1)混合物组成:宏观:用物质描述、用所含元素描述;微观:由分子组成描述。 (2)纯净物组成:宏观:用物质描述、用所含元素描述;微观:由分子组成描述。 3.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稀有气体?物质? ???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其它?????(1)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组成 区别 元素存在形态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宏观:仅含有一种元素。 a:宏观: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b:微观: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b:微观:分子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游离态 化合态 分类 性质 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单质 一般不能分解 无机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等 有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分解。 都是纯净物,且有固定的组成。 联系 某些不同单质发生化学反应单质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化合物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 a:宏观:一种物质。 区别 b:微观: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组成 一种分子构成。 c:具有固定不变的组成。 性质 具有固定的性质。例如:固定的熔点、沸点等。 纯净物纯净物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质。 a:宏观: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b:微观: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没有固定的组成。 没有固定的性质。例如:没有固定的熔点、沸点等 混合物联系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混合提纯、分离 4.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仅是分子间空隙大小的变化。 多表现为状态、形状及大小的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 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对变化判断起辅助作用。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含义 区别 现象 判断依据 联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概 念 特 征 A?B?AB 反 应 举 例 CaO?H2O?Ca(OH)2 2CO?O2?????2CO2 MnO2?点燃(2)化学反应常见类型的比较: 化合 反应 分解 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简记:多变一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AB?A?B 简记:一变多 2KClO32KCl?3O2? ?NH4HCO3????NH3??H2O?CO2? 置换 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 简记:一单一化 ?H2?CuO????Cu?H2O 2Al?6HCl?2AlCl3?3H2? 5. 化学用语知识:

(1)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和式量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是个比值,(相对质量)单位为一(一的含义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 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若是分子构成的物质,则为相对分子的质量,标准同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相对分子质量概一个原子以千克为单位的念 实际质量。 有单位,通常区别 对是实际质量,比 为千克。 联系 原子质量跟标准相比较标准的数倍总和相对原子质量部分 (2)化合价知识总结: ① 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② 确定方法: a: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数值是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且失电子显正价,得电子显负价。 b: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数值是一个原子跟其它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化合价的正负由电子对的偏移确定。 注意: 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b:无论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③ 表示方法:

a:表示在元素符号正上方。 b:既标符号又标数值,且符号在前,数值在后。 注意:跟离子符号的标注方法不同。 ④ 应用范围:

a:检查化学式的正误。 b:根据化学式求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c:书写化学式。 d:推断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和符号。(符号相同,数值相等,但标法不同。) 注意:应用的依据是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元素符号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a:表示一个化学反应事实;b:表示这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c:表示反应物是什么和生成物是什么; d: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在国际上,采用各种符号来表定义 示各种元素,这些符号叫元素符号。 a:表示一种元素;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b: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种类; 意义 c:表示这种物质的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d:表示这种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6. 溶液知识

2014年上学期 初中化学期末复习(一) - 基本概念和原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by5q37f21036aw5ujz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