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21世纪,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医学科学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有了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谁就能抢占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我们应肩负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探索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协调互补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医学人才 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潮流。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国际科学界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结构发生的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对医学教育及医疗卫生事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的新纪元。要实现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选就一支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基础理论宽厚,知识结构合理,具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哲学修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身心健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及主要特征
人的素质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主要指体能、感情、技能、能力;智理层次主要指信息、知识、智慧;伦理道德层次主要指人与人相处的道德规范,这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素质教育是针对现代化进程提出来的。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明确提出:一个国家的教育进步有多快,其整个国家的进步就有多快,人的头脑是国家最根本的资源。日本学者提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的创新、技术的熟练和生产者的才能,其重要性不亚于物化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这些主张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思想便由此产生。
素质教育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人的发展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人格、智力和体力主动发展的教育。他还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倡导开创精神,鼓励个性发展。这种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全面塑造和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水平。主体性教育是素质的核心。
二、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
医学人才既有一般人才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社会及医学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因为21世纪的医学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