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软件工程由方法、工具和过程三部分组成,称为(软件工程 )的三要素。 29.软件可修改性,是指允许对软件系统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其(复杂 )性。 30.一般来说,产品、过程、资源等对象都具有内部属性和(外部 )属性。
31.软件开发风险分析实际上就是贯穿于软件工程过程中的一系列风险管理步骤,包括(风险估算 )、风险标识、风险评价、风险驾驭和监控。
32.基于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要素中的软部件由程序、数据和(文档 )组成。 33.数据流图就是用来刻画数据流和转换的信息系统建模技术。它用简单的图形记号分别表示数据流、转换、(数据源 )以及外部实体。
34.成本估算模型中,Putnam估算模型是一种(动态多变量 )模型。 35.功能模型描述子系统的所有计算,它由多张(数据流图 )组成。 36.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是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构造程序。
37.按数据流的类型,结构化设计方法有两种设计策略,它们是变换分析设计和(事务分析设计)。
38.数据流图仅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 )模型。
39.在建立对象的功能模型时,使用的数据流图中包含有处理、数据流、动作对象和(用户组织的管理模式及规范 )。 40.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使用早已定义好的技术集及(符号表示习惯 )来组织软件生产的过程。
41.数据项是指(不可再分解的 )数据单元。
42.瀑布模型是以文档为驱动、适合于(.软件需求明确 )的软件项目的模型。
43.纯收入是指在整个生存周期之内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 )与投资之差。 44.CASE工具的平台集成指工具运行在相同的(硬件/操作系统 )平台上。 45.将开发项目与一个或多个已完成的类似项目进行比较,找出与某个相类似项目的若干不同之处,并估算每个不同之处对成本的影响,得出开发项目的总成本。这种成本估算方法称为(差别估算法 )。 三、判断题
1.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需求分析就只需要解决目标系统的设计方案。(错 ) 2.SA法是面向数据流,建立在数据封闭原则上的需求分析方法。(对 ) 3.HIPO 法既是需求分析方法,又是软件设计方法。(对 )
4.在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中,建立动态模型是最主要的任务。(错 ) 5.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SD法、OOA法及HIPO法等。(错 ) 6.分层的DFD图可以用于可行性分析阶段,描述系统的物理结构。(错 )
7.用于需求分析的软件工具,应该能够保证需求的正确性,即验证需求的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和有效性。(对 )
四、名词解释 1.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2.数据字典DD 3.内聚性 4.JSP方法
5.软件生存周期 6.概要设计 7.耦合性
8.信息隐蔽
9.模块的作用范围 10.SA 11.CASE
12. .结构化分析方法
1.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2.数据字典是用来定义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的。它以一种准确的、无二义性的说明方式为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维护提供了有关元素的一致的定义和详细的描述。
3.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衡量标准之一,它是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4.JSP方法是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其定义了一组以数据结构为指导的映射过程,它根据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按一定的规则映射成软件的过程描述,即程序结构。 5.软件生存周期包括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 6.概要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分解将系统分解成模块,确定系统功能实现。 7.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
8.信息隐蔽是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
9.一个模块的作用范围是指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10.结构化分析方法(SA)是需求分析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适用于数据处理类型软件的需求分析。基本思想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析整个系统,有效地控制系统开发的复杂性。
11.CASE是一组工具和方法的集合,可以辅助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软件开发。CASE把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方法集成到一个统一而一致的框架中,并且吸收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许多其他计算机领域的原理和技术。因而,CASE领域是一个应用、继承和综合的领域。 12.结构化分析方法是需求分析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适用于数据处理类型软件的需求分析。基本思想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析整个系统,有效地控制系统开发的复杂性。
五、简答题
1.模块的内聚性包括哪些类型? 2.软件产品具有哪些特性? 3.什么是耦合?什么是内聚? 4.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5.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
6.如何对软件项目进行成本管理? 7.快速原型技术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8.什么是软件危机?
9.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包含哪几方面? 10.螺旋模型的适应场合有哪些?
11.简述软件生存周期的五个阶段? 12.软件开发风险分析实际上就是贯穿于软件工程过程中的一系列风险管理步骤,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3.需求评审标准(按照重要性的次序)包括正确性、无歧义性、完全性、可验证性和其它那些内容?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5.软件危机的表现是什么?
16.原型法模型一般适应哪些场合? 17.简答软件工程的目标是什么?
18.常用的软件项目的估算方法主要有哪4种? 19.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0.什么是经济可行性?
21.为什么说“CASE领域是一个应用、集成和综合的领域”? 22.软件复杂性度量的主要参数有哪些?简单说明其含义。
23.试画出Jackson方法所用的结构图的三种基本结构及对应的图解逻辑。 24.简述软件工程目标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5.简述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要点。 五、简答题
1.模块的内聚性包括: (1)偶然内聚 (2)逻辑内聚 (3)时间内聚 (4)通信内聚 (5)顺序内聚 (6)功能内聚 2.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
(2)软件是通过人们的智力活动,把知识与技术转化成信息的一种产品,是在研制、开发中被创造出来的。
(3)在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经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 (5)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的开发方式。 (6)软件的开发费用越来越高,成本相当昂贵。 3.
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各个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内聚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扩展。
4.计算机软件包括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规程、规则及任何与之有关的文档和数据。
5.需求分析的任务是确定待开发的软件系统“做什么”。具体任务包括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和运行环境约束,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系统的验收测试准则和初步的用户手册。
6.项目的成本,作为立项和签合同的依据之一,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按计划管理经费的使用估算软件。
7.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快速开发一个目标软件系统的原型,让用户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对原型进行改进。
8.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使用与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和难题。 9.
(1)制定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2)按照质量评价体系控制软件质量要素。 (3)对阶段性的软件产品进行评审。
(4)对最终软件产品进行确认,确保软件质量。
10.支持需求不明确、特别是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并支持面向规格说明、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等多种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模型。
11.软件从定义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退役的全过程称为软件生存周期。 12.
(1)风险标识 (2)风险估算 (3)风险评价
(4)风险驾驭和监控。 13.
(1)一致性 (2)可理解性 (3)可修改性 (4)可追踪性 14.
(1)引言。
(2)可行性研究前提。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4)所建议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5)所建议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7)其他可供选择方案。 (8)结论意见。 15.
(1)经费预算经常突破,完成时间一再拖延。 (2)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3)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4)开发的软件可靠性差。
16.它适合于那些不能预先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更适合于那些项目组成员(包括分析员、设计员、程序员和用户)不能很好交流或通信有困难的情况。
17.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18.
(1)自顶向下的估算方法 (2)自底向上的估算方法 (3)差别估算法
(4)根据经验估算公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