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 报 书
项 目 名 称:“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与研究
项目主持人: *** 申 请 单 位: ***** 合 作 单 位: *****
通 讯 地 址: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箱: 填 表 日 期:
山东省教育厅制
填 表 说 明
1.填写此表时,不要任意改变栏目和规格;内容简明扼要。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2.项目批准后,学校项目管理部门及项目组自行留存《申报书》,内容、格式须与上报省教育厅的保持一致。
3.封面“项目编号”由省教育厅统一编写;申请者签名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4.本表须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5.申报书须A3纸型双面打印、中缝装订。
一、简表 项目名称 项目简况 项目编号 起止年月 专业名称 姓 名 专业技术 职务/行政职务 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时间 性别 课程名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人数 人数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博士 硕 士 承担任务 2017年3 月至2019 年 2 月 专业代码 出生年月 最终学历/学位 近3年平均每年面向中高职学生实际课堂教学时间 授课对象 学时 大学本科/学士 所 在 单 位 行业企业 人员 签 名 项 时 间 近5年主要教学工作简 历 近5年主要教学研究项目及成果 高级职称 人数 姓 名 性别 目主 持 人 项目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总人数 所在学校(单位) 注: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填写教改项目涉及的主要专业(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可不填),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二、立项背景与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简评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该项目在山东省的研究现状) ●国外现状分析 国外网络教学的发展比较成熟,许多国家都在教学中广泛地应用了网络教学。以美国为例,从1998 年开始,许多学校将网络大规模应用于教学,到2000 年5月,已经有了全面的网络教学支持系统,2001年至今,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不断完善,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文档、课件的在线生成;文档的共享、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在线或线下的考试、测验、限时提交;实时或非实时的答疑、问题讨论;自动生成题库;分数的统计;学习效果的统计、跟踪、评估等。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 是国外网络教学普及的一个典型例子。MIT计划用10年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公开其几乎所有的课程资料,供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学习者免费使用。这一行动引起了社会上强烈的关注和反响,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赞扬。MIT的课件开放不仅方便了学习者个人的自学活动,而且可以让全球的高校教师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已有的课程或开发新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MIT可以与全世界高等教育与学术机构及其人员进行交流,从中获得更多的新思想、新内容和新方法,最终达到发展和创新MIT教育的目的。 ●国内现状分析 在全球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得最快的领域当属在线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4G、宽带的普及,中国的在线教育尤其是移动端在线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发展。 中国政府也很支持在线教育的发展。工信部、发改委等八部门于2013年4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宽带中国2013年专项行动意见》,意见指出未来将新增3G基站,加强宽带入户工作,为5000所贫困农村中小学接入宽带,启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为农村地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中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大力进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网络化”的概念,并制定了《国家开放大学章程》。教育部也在各985高校积极推进了MOOC课程内容的建设。这些物资的投入和政策的出台,表明了政府坚定发展中国在线教育事业的决心,也成为在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优势。 ●山东省现状分析 2015年“互联网+教育”在全国蔚然成风,中职教育体系率先尝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教学模式,为全国树立新的参考。山东省也提出“2011年至2015年,在全省建设5000门左右山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山东省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不同模式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同时也带动中等职业学校开始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与2016年开始精品共享资源课程的建设。 (二)本项目研究意义 在课程改革发展的现今,信息化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肯定。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时候,局限于教学课件与教学软件的应用,没有跳出原本的传统课堂,摆脱不了其理论上的纷繁复杂、无体系性,实践上的生搬硬套、无规律性,从而未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发展,造成了信息化教学形式化的普遍现状。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建构过程,信息化教学离不开传统教学课堂形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立足于传统教学环境对学生的管理,强调课堂系统学习,又利用互联网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着眼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在充分协作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促使学习模式的变革,课程的提供者为教师,但课程教学围绕学生的需求和个人偏好实施,利用网络,将微课、慕课及碎片化的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但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系统化,而且在职业目标、思想品德等方面言传身教。 ● 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改革。精品课程要求课程教学采用“一流的教学方法”,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研究性学习来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同样也在新一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中得到强调。 ●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进一步升级。在“一流教学方法”的要求下,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由教师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思路,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如理论学习、模拟实践、集体辩论、小组讨论、个人演讲与答辩、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同伴教学、作业点评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课堂教学应崇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教师指导教与学结合的模式,降低标准与规范要求,注重教学效果。在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要特别强化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法与观念,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产生高效互动、有魅力的课堂与学习环境。 ●推动学校进一步深化专业改革。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调动各专业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密结合社会的人才培养岗位需求现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等环节深入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全面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推动各专业有特色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