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边城》导学案(教师)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5:15: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第五部分第14段)

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给祖父的,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再说下去,同时这里也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

(5)“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第五部分第16段)

祖父所唱的歌令翠翠想起了此时正在青浪滩的二老,反映出翠翠内心对二老的思念。

翠翠形象;

翠翠纯朴聪慧、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恋。 是一位情窦初开、善解人意、清纯质朴、腼腆多情、矢志不渝的理想化纯美化的少女形象。

(二)体会人物的孤寂和悲凉。

1、“乐”:每个人都是自觉自愿真心实意地为对方付出。

2、由湘西的封闭农业文明社会性质决定,人们内心流露出了一种“孤寂”的色彩。

翠翠的孤独:外公虽无微不至,但无法真正理解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所以她感到孤独;对于爱情,她只能从虚幻的梦境中来开始体会;对于两兄弟的“决斗”,她更是不知道前因后果,最后只能孤独、凄凉地等待不可知的将来。

3、“哀”——每个人的命运似又是悲哀的,这体现了传统文明的消失。 4、外公——老船夫

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老船夫的孤独:女儿女婿的悲剧在老人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所以不敢直接告诉孙女天保兄弟的选择。

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走其母的老路;

对于天保的死,他既难过又自责,而对此引起孙女的悲剧,他更无能为力,又无人可以诉说,因此,他在孤独中死去。

5、天保:

第 9 页 共 12 页

痴情、豪爽、慷慨。既大胆表露爱情,又爱惜手足之情,在不知情中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

傩送:多才多艺性格与天保很相似,孤独地追求爱情,最后为亲情放弃爱情。 天保兄弟的孤独:

哥哥在糊里糊涂地陷入爱情的矛盾中后,因为竞争的失败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

弟弟也是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唱情歌而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所至。

6、淡淡的悲痛:

(1)你们能够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沈从文

(2)隐伏的苍凉:

爷爷的凄凉 翠翠的孤寂 傩送的悲痛 (3)《等等等等》里的歌词: 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

让这女孩等到天荒

那时光流水潺潺一去不复返

让这辛酸无声流传

(3)小说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揭示了悲痛之源,在这样的生活中同,人们也许只能等待,只能无奈(但等待的结局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

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 乡情民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情情乱痴心。 7、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1)“边城”不只是一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第 10 页 共 12 页

(2)“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沈从文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情,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残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

(3)《边城》所描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这种生活(1933-1934)几乎不复存在。《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凄凉感。

(4)“边城”是一座理想之城,是记忆之城,是被人们遗忘之城,更是作者的心灵之城。

七、探究小说的主题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

1、思考:这些景人物情构成了“边城的世界”,沈从文要用“边城的世界”告诉我们什么?

(1)在边城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小说《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 边城》所表现的人生形式确实是自然的,这里的人们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娇柔造作,毫不急功近利,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这种人生形式是优美的,他们含蓄而毫不伸张,温情而毫不暴烈,他们的人生是优雅的,安详的。这种人生形式是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他们有爱、敢爱,爱的深沉,爱的彻

第 11 页 共 12 页

底。

(2)边城》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了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在自然的明净之中,更有人情心灵的明净。

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隐含了对现实生活古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是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希望。

(3)主题: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4)思考:翠翠象征着什么呢?

爱与美

人性与人生优美的极致

翠翠凝聚了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5)“渡船,爷爷,端午节”的意象又象征着什么呢?

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统

风俗淳朴、重义轻利、正直素朴的人情美 民族古老的生活方式 (6)文中的狗象征什么? 一种神话崇拜

暗示人如要追求更高的美德,就一定要保留如动物一样的原始自然的天性不可。

湘西犹存,边城已逝,凤凰新颜,沱江依旧,可那不是我心中的边城!我从边城走过,迷失于没有渡船的渡口,既不过客,亦不是归人。隐伏的悲凉,孤寂的寻找,能否梦回边城!

第 12 页 共 12 页

搜索更多关于: 《边城》导学案(教师)解析 的文档
《边城》导学案(教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c68u1uo0z1ujtp7zqyg25ui718xfz0190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