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十二册科学知识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1:57: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现将各校整理的十二册科学知识点发下,望各校教导主任组织相关任课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做好复习工作,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不完整的内容,做好补充并提出建议 。

学区中心校 2010年4月2日

大吉口小学整理十二册科学1-3课

第1课

一、填空

1、房屋是人类居住 、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2、早在 55 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 生存 ,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 山洞 。从山洞到现在的 高楼大厦 ,人类的房屋发生的很大的变化。

3、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 环境 和人们的 生活方式 相适应。 4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地方有差别,但它们在 构成 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5、除了用于居住的 房屋 外,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而且不同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 功能 。

6、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房屋在许多方面发生着变化。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

洞穴 、 草棚 和 树巢 中。为了寻找远处的食物,人们用兽皮做成了可移动的 帐篷 。后来人们学会了生产和使用简单的工具。用木头做成了遮风挡雨的 房屋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并生产出了 砖 、瓦 、 石灰 等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建成了各式各样的居民和宫殿。 二、选择题

1、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是( B )

A、山洞 B 、帐篷 C 、 木屋 D、 砖瓦房 2、( C )研制出了水泥。

A、18世纪20年代 B、 18世纪30年代 C、19世纪2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3、下列不同风格的房屋与当地环境有关。有利于排水的是( A ) A、 竹楼 B、 帐篷 C、 砖瓦房 D、窑洞 4、老北京人的住房是( C )

A、窑洞 B、吊脚竹楼 C、 四合院 D、蒙古包 三、判断题 1、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是山洞。 ( × ) 2、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居住的房屋也在发生着变化。( √ )

3、各地区的房屋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由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

4、人类建造的建筑物都是为了居住。 ( × ) 5、由于建筑物的用途不一样,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也不同。( √ ) 四、对答如流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居住的房屋由最初的自然山洞到简单的木屋,再到用砖、瓦、石灰等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建筑的房屋,再到现在使用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等许多新建筑材料,配有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可以工作休息和娱乐的房屋。

2、搜集你能见到的建筑物资料,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给它们分类。

建筑物根据功能可以分成很多类,如用于居住的住宅楼,用于办公的写字楼,用于生产的厂房,用于祭祀的殿堂,用于防洪的大坝,用于交通的立交桥等等。

第2课

一、填空

1、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 结构 ,有的结构比较简单,有的结构比较复杂。

2、各种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与建筑物的 功能 有关。

3、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可以分为 薄壳 结构、 框架 结构、 实心 结构。

4、自然界的雪花所具有的特点是 都由六瓣构成 。 5、人类的DNA是 双螺旋 结构。

6、一只小昆虫撞在蜘蛛网上,拼命地挣扎,使蜘蛛网发生 形变 ,但它却不将蜘蛛网撞破,困为蜘蛛网在 变形 的过程中,可以将运动产生的力 分散掉 。

7、英国建筑师在根据 王莲叶子 的结构,设计建造了一座顶棚 跨度极大 的展览厅,整个建筑轻巧、明亮,经济实用。

二、选择

1、把钢架做成( C )最为稳定。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六边形

2、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和空心纸棍,更容易折的是( A )。 A、实心纸棍 B、空心纸棍 C、 两种一样

3、家用电器包装箱里有用于防碰撞的泡沫块,它的结构是仿照( B )做的。

A、雪花 B、蜂巢 C、贝壳 D、叶脉 四、判断

1、法国艾菲尔铁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 (√ )

2、用同样的纸搭纸桥,不管形状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承载力是相同的。( × )

3、树叶的叶脉是杂乱无章的。(× ) 4、人体的骨架中也有许多地方是拱形的。(√ ) 5、拱形结构对外界压力的承载能力更强。(√ ) 6、自然界的雪花什么形状的都有,没有一定的规律。(× )

五、对答如流

1、建筑物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试着分类。

建筑物根据自己的功能和用途,采用不同结构,有薄弱壳结构,有实心结构,有框架结构。

2、赵州桥为什么设计成拱形? 因为拱形受到压力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这样拱桥可以承受承载很大的压力。

第3课

一、填空 1、我们可以从建筑物的 造型 、 图案 、 色彩 、 装饰 、 等方面欣赏建筑的美。

2、建筑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 自身造型 和 色彩 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 与周围环境 及 功能 的协调一致上。

3、留意观察公园长廊的 雕刻 和 绘画 可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 4、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即要考虑建筑物的 功能 和 材料 ,又要考虑建筑物的 结构 ,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 美 。 5、人们利用周围的 环境 或创设某种 环境 ,来体现建筑的美。 二、明辨是非

1、东方建筑物讲求对称美的比较多。(√ )

2、建筑物只要自身结构、装饰美就行,不必考虑环境。(× ) 3、建筑物上使用瓷砖是为了装饰的光滑漂亮。( √ ) 4、家庭装修时,只要美观就好,不用考虑其他的。(× )

5、造景是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出所需要的景观。(√ ) 三、对答如流

1、从《观景》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的什么美? 可以看到建筑造型美“楼台”、色彩美“碧檐“与环境相谐调美“相掩映”。 2、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美的?

人们一方面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如山林、流水、湖面等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来体现建筑美。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手段,利用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如假山,人工湖、雕塑、楼、台、亭、榭、廊等体现建筑环境的美。 3、我们观察到的建筑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可以从建筑物的造形、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如悉尼歌剧院,它的外观为三组巨大壳片,耸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像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的多姿、轻盈皎洁。中国的建筑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艺术的综合。

党坝小学整理科学十二册4-6课习题与答案 一、填表

1、从外部形态看人体由头、劲、躯干、四肢、组成。 2、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3、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4、绝大多数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5、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等。 6、人体的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 7、唾液是口腔中分泌的一种消化液,所以不要随便吐唾液。

8、人的消化一是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破碎,一是靠唾液、胃液、肠液和胆汁等消化液,将食物红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变成溶于水的物质。 9、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但大多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这些营养成分多次经过消化器官的消化作用,才能变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质。 10、肝脏有解毒的作用,口腔有咀嚼分泌唾液腺的作用,胰腺有分泌胰腺液、消化液的作用,胃有消化食物的作用。

11、人体时时刻刻要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 13、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咽、喉、气管、肺。 14、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15、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氧气少,,人需要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16、内窥镜可以对人体内食道、肠、胃、气管、肺、膀胱、关节甚至大脑等器官和组织 进行检查。 二、判断

1、心脏是人体器官之一。( √ ) 2、血液也是一种人体器官。( × ) 3、人的肺属于循环系统。( × ) 4、所有的细胞外形都是相同的。( × ) 5、消化后的营养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的。( √ ) 6、饭后立即写字看书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 ) 7、多吃些油腻食物会使身体更健壮。( × ) 8、唾液具有初步消化含有淀粉食物的作用。( × ) 9、人在吸气时胸会向外扩张。( √ )

10、过节时吃太多的食物会使胃的压力增大。(√)

11、人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 )

12、通过呼吸人们可以将二氧化碳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氧气排出体外。

( × )

13、人运动,激动时呼吸加快。( √ ) 三、选择

1、人体内的细胞排出的是(B),植物体内的细胞排出的是( C) A养料 B二氧化碳 C氧气

2、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路线是( B )

A口腔——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口腔

搜索更多关于: 十二册科学知识点 的文档
十二册科学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c7qn0grvx1od1e2lz1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